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中國地震工程力所所長孫柏濤:科技創新永無止境
2017-06-02 15:10:39 來源:東北網  作者:侯巍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6月2日訊(記者 侯巍) 他是一位被地震災區群眾譽為『煉有火眼金睛的定海神針』的科學家;哪裡有地震應急和救援現場,哪裡就能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就是中國工程力學研究所所長孫柏濤。2016年孫柏濤帶領的『中國大陸地區地震災害模擬與評估』科技團隊,成功入選中國地震局首批科技創新團隊。5月30日,在全國首個科技工作者日到來之時,記者對孫柏濤進行了采訪。

孫柏濤介紹地震模型。

  位於學府路上的中國地震工程力學研究所,是一處保護建築。首位所長劉恢先是中國地震工程學的奠基人之一、被稱之為世界地震工程之父,首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如今,黑龍江省的前六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有四位是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的院士。

  在中國地震工程力學研究所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重點實驗室裡,孫柏濤向記者介紹了當前最先進的振動設備,國內很多大樓在施工前都會帶著模型來到這裡檢測後纔能動工。目前,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設有完整的研究專業方向和齊全的實驗設備,與國外數十個研究機構有合作與交流關系,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學術聲譽,被國內外譽為"中國培養地震工程人纔的搖籃"。

孫柏濤在地震現場。資料圖

  哪裡有地震應急和救援現場,哪有就有他的身影。2003年,孫柏濤作為我國唯一結構工程專家參加我國國際救援隊赴阿爾及利亞開展地震救援工作,這也是中國首次參加的國際救援行動;同年,他又參加了伊朗巴姆地震救援;2006年印度尼西亞日惹發生地震,他受聯合國派遣赴印尼代表聯合國開展各國國際救援隊現場救援的協調工作;他還多次帶隊赴新加坡、日本、瑞士等國家進行國際救援技術培訓和演練。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基礎和豐富的現場經驗,活躍在國內和國外的地震災害現場,主持了汶川8.0級地震、蘆山7.0級地震、尼泊爾8.1級地震等十餘次國內外重大地震現場應急工作和科學考察工作,二十餘年參與地震現場救援工作累計挽救了十餘條生命。

  作為黑龍江省本土成長起來的專家,博士生導師,二級研究員,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兼職教授,孫柏濤一直工作在科研一線。從參加工作至今已有28個年頭,一直在工程力學和防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學科領域從事研究工作的孫柏濤,主要研究方向是工程力學、地震工程、震害防御、災害損失評估及災害緊急救援,地震現場建築物安全鑒定,震害預測,特種結構地震反應分析。主持並完成國家973計劃課題、國家科技支橕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主持和參與編制國家標准11部;獲得軟件著作權3項;出版著作3部;榮獲省部級科技獎勵6項。其中,中國第一部抗震設計規范(草稿),就是該所組織編寫的。

  科技創新,永無止境。多年來,孫柏濤主持、參與研發了區域震害評估系統、地震現場安全性鑒定專家系統、地震災害場景模擬系統等多個軟件系統,為國內外地震工程領域提供了理論依據。作為博士生導師,孫柏濤為學生和青年科研人員的成長傾注大量心血。在公務繁忙的情況下,利用個人休息時間與學生進行學術交流,十數年如一日。『地震現場會有很多的靈感,是實踐最好的課堂。』孫柏濤說。多年來,他精心培養學生和建設團隊,培養研究生65人,領導的團隊被評為『第三屆黑龍江省優秀研究生導師團隊』,並入選『中國地震局首批科技創新團隊』。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