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4日訊『相濡以沫七十載,四世同堂喜開懷。胸懷坦蕩天地寬,健康快樂奔一百。恩重如山父母愛,情深似海春常在。敬老愛幼正能量,攜手並肩幸福來。』這是5月30日那天,86歲的王萍(化名)在自己的壽宴上收到的晚輩賀詞,而9天後的6月8日,她和老伴楊鑫(化名)將迎來70年『白金婚』紀念日。10歲的曾孫把這首詩抄了下來,親手送到了太爺爺太奶奶的手上,說要祝福兩位老人攜手並肩,在未來迎接更珍貴的『橡樹婚』。
滄海桑田,歲月荏苒。70年前,她只有16歲,他也不過19歲;70年後的今天,他和她已是四世同堂,全家有26口人之多。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當年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如今的相伴相守,不離不棄。老人用自己70年的婚姻告訴人們,什麼叫做真正的愛。
70年前的婚禮
連窗簾臉盆都是從鄰居那兒借的
『現在結婚都要彩禮,男方還要有房有車,我們結婚那時候可沒這些。不但沒有彩禮,而且因為家窮,結婚第三天好幾位鄰居就上門了, 「你們家這個窗簾是從我家借的」, 「臉盆是從我家拿的」, 「床單是說好借用幾天的」……』說起這些事兒,慈祥的王奶奶咯咯地笑了起來。王奶奶和楊爺爺的愛情故事要從70年前說起。1947年,19歲的『楊爺爺』在哈爾濱市道外區一家雜貨店做學徒,他8歲喪母,和弟弟一起由父親撫養長大,生活得很不容易。當時,16歲的『王奶奶』父母也已去世,被寄養在哈爾濱的一個親戚家裡。一次偶然的機會, 『王奶奶』的一位遠房親戚到那家雜貨店幫忙,遇到了『楊爺爺』,覺得小伙兒做事認真,為人踏實,和『王奶奶』年齡相當,就給兩人做了媒。
『楊爺爺』的父親很快同意了這樁不要彩禮的婚事, 『王奶奶』的親戚覺得『楊爺爺』老實能乾也很同意。可結婚時,因為『楊爺爺』家生活困窘,只好跟熱心腸的鄰居借來窗簾、臉盆充場面。那時,兩人乾得最奢侈的一件事,就是拍了一張結婚照。
『我們的新房只有8平方米,廚房、廁所都在這屋子裡,冬天還要擺進去一個煤爐子。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王奶奶回憶說。
晚年相伴
奶奶生病爺爺守在床頭一個月
2014年,王奶奶被查出腎結石,本以為只是個小手術,結果推進手術室開刀之後,醫生發現王奶奶的輸尿管上長了個東西,便中斷了手術。在隨後進行的三次手術中,醫生將王奶奶的一個腎摘除。
第一次手術沒做成後,王奶奶楊爺爺都感覺到情況不妙,楊爺爺執意陪著王奶奶住院。家人給王奶奶包了一個單間,楊爺爺衣不解帶、形影不離地守在床頭一個多月。畢竟是八十多歲的老人,兒女們怕楊爺爺吃不消,好說歹說總算把楊爺爺勸回了家。可即使回家了,王奶奶住院的一百多天裡,楊爺爺也是每天都來醫院看望。 『你感覺咋樣?』楊爺爺每天都會輕聲地問王奶奶。 『挺好。』王奶奶底氣十足地回答。 『你哪疼嗎?』 『哪都不疼。』王奶奶一定是笑呵呵地回答。 『我婆婆不管有多難受,只要是見我公公來了,她立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管多難受,只要是在我公公面前,她從來沒抱怨過。』兒媳小敏介紹說。
後來,奶奶病好了,可以回家了,晚輩開老人的玩笑, 『奶奶哪都不疼,咱們乾啥在醫院待著,回家多好呀!』王奶奶也笑了, 『我不是怕你爺爺擔心嗎?這些年都是我照顧著你爺爺,我生病了,他心裡放不下。住院那些天,我天天想著得配合醫生治病,我要是倒下了,你爺爺就沒人陪了……』
子女相繼出生後
生活困難到要等著工資去買糧
婚後, 『楊爺爺』進入了一家工廠,成了一名工人。 『王奶奶』則在一家工廠做起了保育員。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家裡陸續有了五個孩子,三男兩女。大兒子大明依稀記得,那時晚上一覺醒來,媽媽還在燈下忙活著手裡的針線活兒,給家裡的孩子縫補衣服。 『家裡沒有老人幫忙,父母要上班工作,還要照看我們五個孩子。那時,不知道他們的辛苦,等我們長大有了自己的孩子纔懂得父母的偉大。』大明說。
雖然『楊爺爺』 『王奶奶』都有工作,但生活還是緊緊巴巴。家裡孩子多,都在長身體,特別能吃, 『我爸每個月23日發工資,通常那天我中午就跑到爸爸單位去等爸爸領工資了。領完工資,我們立馬去糧店買糧,因為家裡真的揭不開鍋了,就等我爸的工資買米、面呢。』大明說。
給大明印象深刻的還有母親的善良。 『我媽媽特別有愛心。一次大冬天快過年了,我媽切菜時把手割了,去醫院包紮回來的路上,她看到一個要飯的小孩沒戴帽子手套,就把自己的帽子手套都給那孩子戴上了。雖然家裡生活很困難,但她還是把要飯的小孩帶回家吃飯了。她到家的時候,手和耳朵都凍腫了。還有我小時候,得了傷寒,住進傳染病醫院,媽媽去護理,結果周圍的小孩家裡沒人護理,媽媽就主動幫忙,後來一個病房的孩子全是我媽媽幫著照看。』
兒女眼中的『白金婚』
從未說過我愛你,卻從年少一起到白頭
現在,兩位老人已步入耄耋之年,但精神矍鑠,眼不花耳不聾。前幾年,兒孫去唱卡拉OK,80多歲的王奶奶一高興,還會和大家一起去唱上幾首歌。而且,直到現在,兩位老人還是獨自居住在道外江邊附近。每天早上7點,吃完早餐後,兩位老人一起去江邊散步,回家後爺爺看報紙,奶奶做家務,生活平和而寧靜。兩位老人一起生活了70年,雖然有時也會拌嘴,但正如王奶奶所說, 『生活有個吵吵鬧鬧是正常的,最關鍵的是不要慪氣。人得學會退步,退一步海闊天空。』在兒女眼中,王奶奶對楊爺爺特有辦法, 『我爸屬於做事認真,特認死理的那種人,我媽屬於溫柔的那種女人,和我爸拌嘴了,看我爸在氣頭上,她就不吱聲,等我爸氣消了,她纔會說出自己的理由。』
兒女們說,他們覺得兩位老人還特別會做家長,能不管的事他們從不過問,也不主動乾涉年輕人的事,兒女的事讓兒女自己做主。
他們結婚70年了,從未對彼此說過我愛你,但他們對彼此的行為卻無時無刻不在訴說著『我是多麼愛你』。他們對待感情的認真,無形之中給兒女樹立了榜樣,一家人和和美美。兒媳說, 『現在我們兄弟姐妹之間、妯娌之間、婆媳之間處得非常好,這都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采訪結束後,兩位老人執意把生活報記者送到門口。楊爺爺王奶奶一生低調,楊爺爺希望生活報記者不要透露他們的真實姓名,記者只得尊重老人的意見。在回來的路上,生活報記者一直在思考:什麼叫做愛情,什麼叫做老伴,或許在兩位老人身上能找到答案。就像他們兒女說的,最好的愛情並非完美無憾,而是兩人牽手,相伴白頭,從青春年少走到白發蒼蒼,越來越默契。無論順境逆境,貧窮富貴,彼此相依相伴。餘生很長,願你也能遇見一個人,給你波瀾不驚的愛情,陪你看細水常流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