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7日訊(記者 周秘)7日,哈爾濱市第三中學語文教師王佔山針對2017年全國語文卷II作文試題進行了分析。2017年高考語文全國II的作文,較之已經『堅持』了兩年之久的『任務驅動型作文』,變化巨大。

哈三中高三語文教師王佔山。
一、體現了對傳統文化的深度反思和正確價值的引領
《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杜甫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清照的詩『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魏源說的『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魯迅說的『必須敢於正視,這纔可望敢想,敢說,敢作,敢當』、毛澤東的詩句『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這些句子『化育後世』,哪一句不是智慧的總結?哪一句不令我們激情澎湃?這樣的作文不是簡單的說教,不是強加給考生的硬性灌輸,而是在品讀先賢語句的時候自由生發出來的情愫。
二、更加注重時代性、更加注重民族精神
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體系正在重建(應該說每一個時代,價值體系都在時時刻刻地重建,在高速發展的今天尤其是這樣),我們信仰什麼?讓孩子們信仰什麼?什麼是好的?(或者說什麼是相對好的?)新時期需要什麼樣的情懷?世界都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裡,我們怎樣看待我們的『故鄉』,我們的『根』?價值、道德捆綁的時代裡怎麼保持個性?什麼是你心中的美?……今年的作文,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取捨。雖然在考場上、有限的時間內,不太可能有太大本質上的改變,但是這畢竟是一個變化,相信它是一個好的開始。
三、立意更加寬泛,評卷更加困難
以往高考作文把『考查學生的立意准不准確』作為很重要的考核點,不能說不對,但是卻讓很多學生叫苦不迭。最近幾年來,高考作文在立意的考查方面有很大的改變,不再『難為』考生。今年尤其是這樣,幾乎每一句話,學生都有話可說。
但要注意,作文中也有一個要求,『請以其中兩三句為基礎確定立意,並合理引用』,萬不可只集中『寫一句話』而忽略了其他。立意時,要在兩句話之間建立邏輯關系,不可『生拉硬扯』、胡亂聯系,要『合理引用』。如此寬泛的立意,評卷更加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