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探索共商共建共享『3+2+1』模式 感受齊齊哈爾城市醫聯體發展之路
2017-06-09 09:39:4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朱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6月9日訊 日前,我省深化醫藥體制改革會議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多種形式的醫聯體建設,而作為百姓感受最為直接、最為期盼的『3+2+1』模式(3級醫院+2級醫院+1級醫院)的城市醫聯體,因為涉及各種資源、各種體制的『衝突』,也成為這項改革當中『最難啃的骨頭』。以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為龍頭的城市醫聯體,打破以醫院為藩籬的各種資源圍牆,通過領辦、托管、協作多種合作形式,讓醫聯體范圍內的區域醫療、衛生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同時讓包括醫生在內的各種潛能得到充分釋放,探索出了一條『共商、共建、共享』的城市醫聯體發展之路。為此,記者專門來到齊齊哈爾並走近這個城市醫聯體的龍頭——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也切身感受到了這個醫聯體給人們帶來的活力和思考。

  集約:打破醫院『藩籬』構建共享平臺

  據了解,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醫聯體建設始於2014年,形式分為上聯和下聯兩個部分。其中向上與省內外多家著名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吸引名醫成立了1個院士工作站和3個名醫工作室,使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國家級專家的醫療服務。

  『而真正的難點就是城市醫聯體的推進,就是所說的向下打造「3+2+1」醫聯體模式』,該院院長陳宏告訴記者。陳宏介紹,目前,醫院先後吸納18家縣區二級醫院、1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家鄉鎮衛生院建立縱向聯合體,對口支援到縣,精准扶貧到鄉,醫療服務惠及城鄉居民。積極探索領辦、托管、協作等多種合作方式,推進醫聯體由松散型向緊密型發展。與縣區二級醫院建立協作關系,選派18名醫療骨乾擔任責任院長,重點幫扶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重點專科的建設。領辦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現人、財、物一體化管理。托管2所專科醫院,做強做大專科品牌。整合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7家鄉鎮衛生院,打造醫聯體醫療集團,實現人員互動、信息互認、資源共享。

  『能夠做到這些首先就要拆掉醫院的各種「藩籬」,尤其是大醫院的各種資源壟斷。』陳宏介紹,首先是開放我們大醫院的所有資源平臺,牽頭組建了包括遠程會診、檢查檢驗、私人醫生集團、急危重癥救治、藥械供應、後勤保障服務等9個區域共享平臺,各個平臺相當於醫聯體理事會管理下的獨立運營公司,負責醫聯體內部所有三級、二級、一級醫院的專項服務,實現了醫聯體內部各成員單位之間醫療服務同質化、一體化。

  這種集約式平臺化管理,讓醫聯體內的優質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也讓醫聯體成員的運營成本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能讓基層醫院得到醫聯體打造的最好醫療服務,而醫聯體的品牌效應和百姓認可程度也在逐年提高。據統計,由於醫聯體品牌效應得到提昇,更多患者願意在基層首診,2016年醫聯體基層單位門急診量提昇11%。

  釋放:破除人纔瓶頸挖掘醫生潛能

  『醫生是醫療過程的關鍵,怎樣充分釋放他們的潛能,特別是那些知名醫生的潛能,是醫聯體發展過程中必須要破解的一道坎兒。』陳宏介紹,在該醫聯體構建的九大平臺中,正在搭建的私人醫生集團平臺也引起了多方關注。

  怎麼纔能真正實現讓醫生從公立醫院的『單位人』概念中解脫出來,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讓醫生變成『社會人』為廣大群眾服務,既能實現醫生真正的價值又能滿足群眾多元化、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需求。由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牽頭即將組建的私人醫生集團,也成為破解人纔瓶頸的有效途徑和嘗試。這種打破機構界限的大膽嘗試,積極作用就是搭建專科醫生實現自身價值的執業平臺,為想多點執業的醫生或團隊提供合法的醫療服務平臺和資源服務平臺,免去政策、品牌、經營、管理、執業風險等短板問題。

  經初步測算,如果私人醫生集團管理平臺順利運營,進入平臺的醫生平均工作效能將提高三分之一以上。

  同時,醫聯體在釋放人纔潛能方面,還針對合作的18家縣區二級醫院、3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醫聯體龍頭醫院——齊齊哈爾市第一醫院派出醫療管理院長,而選派的這些骨乾大部分是醫院各科室的副手,在醫療水平和管理經驗方面已經成為業務中堅,他們下到基層醫院任管理方面責任院長,充分激發了這些人的潛能,許多人已經成為基層醫院離不開的關鍵。

  堅守:醫聯體運營社會責任優先

  醫改的目的是突出公立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同時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目前該醫聯體通過改革推行的理事會管理下的平臺獨立運營,有效整合了資源,大大提高了效率,但改革過程中作為超大型醫療機構——醫聯體,它的社會公益性怎樣得到體現?

  面對記者的疑問,醫聯體醫務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講述了這樣的事例。此前,齊齊哈爾轄區發生一起交通事故,醫聯體應急救助平臺接到救援信息後,馬上利用平臺的信息管理系統,向離事故現場最近的120應急團隊發出指令,不到半小時車輛到達及時完成施救,救助時效明顯提高。

  據介紹,為有效保證醫聯體的社會擔當和公益性,目前醫聯體各個成員機構都與地方醫療管理部門簽訂包括應急救助、公衛事件處置、災害救急等方面的責任狀,保證公立醫療機構的主體責任。同時,在具體實施中由醫聯體理事會再與相關運營平臺簽訂責任合同,遇到具體事件有醫聯體直接向平臺發布指令。

  『由於管理機制較為明晰,目前醫聯體對包括應急救助平臺在內的各個平臺,有著較強的管控能力。』陳宏介紹,這其中關鍵就是平臺管理機制是業務相對獨立,而組織管理健全,這就保證了公立機構的公益性和積極性的有效結合。

責任編輯:彭佳麗

【專題】深化醫藥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