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11日訊 摩電是舶來品,因為上邊弓子摩擦著電線,所以叫摩電(也叫有軌電車)。哈爾濱的有軌電車誕生於1927年10月10日,是全國最早開通有軌電車的城市之一。在哈爾濱人的記憶裡,摩電曾是人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摩電道曾是人們辨別方向的坐標。
華商交百萬押金取得電業承辦權
哈爾濱的電氣事業,早在十九世紀末就出現了。1906年 1月 12日,傅家店(現為道外區一部分)辦事公所委員熊冕章等人在傅家店北十二道街菜市場創辦哈爾濱第一家由中國人經營的電業企業,名為耀濱電燈公司。1907年 4月建成投產發電,供給傅家店部分商店和居民照明用電。1917年公司又進口了美國和英國的汽輪發電機組,耀濱電燈公司有了發展。但是,哈爾濱市內其他地方的電氣事業被中東鐵路發電廠、秋林公司電廠、法商永勝火磨、日商北滿電氣株式會社等外商壟斷。
1920年哈爾濱自治公議會董事會開始籌劃招商承辦電氣事業,創建有軌電車。消息一經傳開,中外資本家紛紛投標,僅外商就有四五家投標。
在激烈的投標競爭中,華商資本家徐鵬志依靠地方官紳的支持和民族產業『永衡銀號』的資助,交付押金100萬元,取得了電業承辦權,開始承辦哈爾濱統一的電氣事業,公司取名為哈爾濱電業公司。
1926年4月哈爾濱市內電車工程開工
興辦有軌電車,必須興建電廠。1921年春,成立了電業公司和有軌電車籌備處,公推徐鵬志為籌備處長。當時投標失敗的外商仍不死心,籌備處成立不久,他們借華商資本家辦電廠財力不足,千方百計設置障礙,企圖攫取辦電廠的特權。起初,徐鵬志先與美商華勝公司訂立承包合同,但因美方未能履行合同,電廠沒辦成,先損失了30萬元。隨後,徐鵬志又與美商白克滿林頓工程公司另訂契約。美方提出全部統辦需要資金800萬元,並要籌備處先將100萬元存入美國花旗銀行用於支付工費,方能開工。
徐鵬志四處奔走,終未籌足所需款數,無奈於1923年 11月提出辭職。徐鵬志辭職後,公司改為官督商辦,委任章啟槐為總辦(董事長),工程仍由美方承包。美方名為幫助中國辦電,實則借機對中國敲詐勒索。章啟槐不得不將美商辭退,再與德商西門子洋行協商,以253萬元價格與德商簽訂承包合同。發電供電工程、市內電車工程於1926年4月同時開工。1927年 10月 10日,哈爾濱發電廠兩臺2500千瓦發電機組和相應的南崗、馬家溝、道裡一帶輸、配電線路全部竣工,電燈、電車同時開始營業。當時哈爾濱電業公司的發電容量居全市諸電廠之首,使外商在哈市開辦的電廠為之遜色,給哈爾濱華商資本家以很大鼓舞。
有軌電車通車運營
1927年10月10日,哈爾濱電業公司舉行了隆重的電車通車典禮。同時開通有兩條線路:一條是西馬家溝電車廠(今南崗區文明街)到埠頭區警察街(今道裡區友誼路);一條是由喇嘛臺(今南崗區博物館廣場)到鐵路局(今南崗區西大直街哈爾濱鐵路局)。總長8公裡,有電車14臺。1928年增購德國西門子廠產電車6臺、愛益智廠產電車4臺,共計電車24臺。1929年8月,哈爾濱電業公司以195萬元收購耀濱電燈公司全部資產,改稱哈爾濱電業公司濱江辦事處(發電分廠)。1930年5月30日,道外正陽街口延至道外十六道街電車線路通車。哈爾濱淪陷後,哈爾濱電車廠改哈爾濱交通株式會社,有軌電車的生產、運營由日本人把持。1943年6月,南崗文明街到道裡新城大街(今尚志大街)電車線路通車。1944年1月,哈爾濱交通株式會社開始修築4路電車線路,途經顧鄉屯、安和街、 『中央銀行』、田地街、南極街、濱江站,6月『中央銀行』到安和街段單線軌道敷設完工。同時修建道外電車廠(哈爾濱電纜廠址)。截至1945年,哈爾濱有軌電車運營線路共有4條,電車54臺,從業人員200餘人。
哈爾濱解放後,哈爾濱市政府全部接管哈爾濱發電廠和電車公司。1948年8月19日,由道裡東北銀行經南極街到道外許公路(今景陽街)5路有軌電車建設工程正式開工,11月1日竣工通車。
有軌電車留給人們的記憶
當年,哈爾濱的摩電有兩種,一種是平頭的,這種摩電有4個門。後來又換上圓頭的6 個門的新型摩電,車票是4 分錢,乘客買一張票可坐全程。有軌電車車體呈方形,車頭車尾各有一臺發動機,車頂有兩個可昇降的彈簧弓子,其中一個弓子搭在空中的電線上,發動機立刻啟動。司機坐在車內的正前方,左手握住鐵制的啟動栓,右手操縱另一個把柄在一個有刻度的圓盤上來回滑動,電車立刻啟動。司機腳下有一個響鈴,腳踏下就發出叮當叮當的鈴聲,警告路上的行人注意車輛。司機坐在車前透過玻璃窗瞭望前方,聚精會神地開著車,顯得格外神氣。車廂內的兩排長凳可以坐人,但只能坐十餘人,其餘乘客只能手扶把手站著,然後售票員開始售票。電車行駛在道路中間的軌道上,既平穩又安全。車到站只允許乘客從電車行駛方向的右側門下車,票據交給司乘人員,站臺等候上車的人員再陸續上車,電車繼續行駛。
夏季由於氣溫較高,車內的窗戶全部打開,既涼爽又可看到街道兩側的風景。冬季氣溫下降至零下二十多攝氏度,車內溫度和室外相差無幾。車窗上覆蓋著一層厚厚的冰霜,乘客看不到車外,有時在冰霜上摳個洞向外張望。而司機會用木片刮去前窗上的冰霜以便瞭望。最辛苦的是售票員,收錢、撕票、收票,由於手必須暴露在外面,凍得通紅。雖然寒冬的夜晚街上行人稀少,末班車依然行駛到晚上十點多鍾。夜色中,電車弓子和電線摩擦出刺眼的火花,電車叮當叮當的鈴聲在夜空中回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