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2日訊 6月10日,牡丹江3名市民早餐誤食曼陀羅中毒,前往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由於救治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拮抗藥物硝酸毛果芸香鹼注射液牡丹江並無儲備,引發市民在朋友圈廣泛轉發求援信息。哈爾濱市《新晚報》、長春市《長春晚報》等媒體接力發起求助。當晚11時50分,硝酸毛果芸香鹼注射液終於被送到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中毒的三人中,兩名重癥監護室的患者病情均有好轉,但其中一人仍未脫危,一名在神經科接受治療的患者狀態良好。
市民誤食曼陀羅中毒
微信圈中發起求助
6月10日下午開始,不少市民在微信朋友圈轉發求助信息:牡丹江市三位市民誤將曼陀羅當野菜食用,現在牡丹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搶救,需要在24小時內用上硝酸毛果芸香鹼注射液……結尾處留有聯系方式。下午5時許,本報記者和愛心幫公益聯合會的志願者相繼接到為中毒病患尋找藥物的求助,在經過『愛心幫』秘書處與患者家屬核實情況屬實後,立即組織志願者發布求助信息。與此同時,志願者孟欣、馬明輝、馬梓程與記者趕赴求助者家屬所在醫院了解實時情況。
『我把求助信息轉發到我在的所有群,希望幫到患者找到需要的藥。』『我聯系了所有藥廠和在醫院的朋友。』為了盡快幫助求助者家屬找到需要的藥,志願者們有的出謀劃策,有的聯系相識的其他媒體和從事醫藥專業工作的朋友,大家紛紛放下手頭的事情,參與到『爭分奪秒』的尋藥隊伍中。
當晚7時53分,《長春晚報》在其官方微博轉發了尋藥的求助信息;晚8時45分,《新晚報》記者杜菲菲通過紮客哈爾濱平臺發布此消息,接力求助。隨後,《生活報》記者李國玉跟進采訪報道。
醫院多種措施救治
所需用藥當晚送達
當晚,記者趕到牡丹江第一人民醫院核實此事,在該院重癥醫學科走廊內,聚集了不少患者的親友和幫助尋找藥物的市民。一位患者的親友從塑料袋中取出一種植物告訴記者,患者正是誤食了這種植物纔導致的中毒。院方尋求牡丹江師范學院相關專家辨認後,確認這是一種叫做曼陀羅的植物。
市民馬女士告訴記者,中毒的三人是她的父母和二姐,當天早晨,家人從園子裡采來這種植物的嫩芽,誤以為是『苣?菜』。早餐時,三人不同量進食了這種植物,上午9點多鍾,便開始出現反應。
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陶非介紹,患者送醫時,出現血壓增高、心率加快癥狀,面部潮紅、口乾、意識喪失,並伴有神經性躁動癥狀。在進行相關的檢查之後,患者當中的父親和女兒被送往重癥醫學科進行救治,母親由於癥狀較輕,被送往神經科接受治療。從當天患者入院開始,重癥醫學科有序采取了治療中毒的多種有效措施,對患者進行救治。
當晚9時許,市第一醫院副院長張效宇介紹,情況並非像市民在微信朋友圈中轉發的一般緊急。對於中毒癥狀,有包括催吐、洗胃、導泄、補液,以及血液灌流等多種搶救措施和對癥治療的方法。這種使用『拮抗』藥物的方法只是其中之一。目前,醫院藥劑科已與國藥控股黑龍江有限公司取得聯系,藥品已經發出,預計當晚11點將到達牡丹江,用於患者的進一步治療!重癥醫學科主任陶非介紹說,當晚9時許,患者中的女兒已經恢復意識,父親的意識也正在恢復中。
當晚11時50分,朋友圈求助的硝酸毛果芸香鹼注射液被火速送到第一人民醫院重癥監護室,一直在采取各種措施搶救患者的醫護人員表示,將立即為患者酌情用藥。
兩名患者病情好轉
另一患者仍未脫危
6月11日上午,記者從市第一人民醫院了解到,目前,在神經科治療的女性患者生命體征平穩,神志清楚;另一位女性患者神志清楚,病情好轉,但還需要在ICU繼續觀察治療;而針對另一位男性患者,當日組織全院進行會診,其病情與之前相比有所好轉,但還是沒有脫離危險。
經第一人民醫院協調,6月11日上午11時,國藥控股集團黑龍江有限公司的送貨車到達牡丹江,國藥控股牡丹江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白成君和第一人民醫院藥劑科負責人到高速公路收費站口接收藥物,以最快速度將第二批120支藥品送達醫院,救治三名中毒病人。
專家提醒市民
采食野菜須謹慎辨識
6月11日上午,牡丹江師范學院生物系退休教授曲秀春告訴記者,10日下午,有兩名人員帶著兩樣植物前來進行辨識。經過判斷其中一種植物無毒,而另一種植物根據其葉的特征,初步判斷為曼陀羅。之後,他又到附近的小區找到去年曾經生長過曼陀羅的位置,尋找到了曼陀羅的小苗加以對比,最後確定是曼陀羅。
曲秀春教授介紹,曼陀羅生長在荒地、路邊、宅院裡,包括居民區都有可能見到它,國內、省內出現人誤食曼陀羅中毒的事情屢見不鮮。曼陀羅的毒性很大,人誤食曼陀羅後的中毒表現有意識模糊等癥狀,因此,市民在采食野菜時須謹慎辨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