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12日訊 黑土藏不住,綠色滿大地。去年以來,全市農業和農村工作以『調結構、轉方式』為主線,以『抓有機、創品牌、走高端』為路徑,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以創建『綠色食品產業聚集區』為切入點,高標准創建綠色有機食品基地,進一步提昇雙鴨山農產品的質量和檔次,實現產品的品牌價值。
一年來,全市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正在逐步向規范化、健康化方向發展,全市各級農業乾部、農民專業合作社、農產品生產企業對綠色有機食品的認知度和關注度大大提高,申請綠色食品認證的願望和積極性空前高漲,全市綠色食品產業呈現蓬勃旺盛的發展勢頭。
黑色的土地種出『綠色』的莊稼,『綠色』的產品賺來大把的鈔票。
目前,全市有機綠色食品基地認證面積達到133.8萬畝,獲得綠色有機食品標志認證個數52個,認證的品種有大米、玉米、面粉、豆油、食用菌、雜糧雜豆、果蔬、葡萄酒、蜂產品,『同鑫』被認定為國家馳名商標,『益香禾』、『彩川』等8個商標被授予黑龍江省著名商標,『饒河大米』、『寶清紅小豆』、『太保胡蘿卜』等10個產品分別獲得國家質監總局和國家農業部授予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合作社)達到28家,年生產綠色有機食品實物總量達到63.55萬噸,實現總產值19.07億元。
『一綠通天下,一綠值千金』,『綠色產業』為雙鴨山帶來『金色希望』,實現了經濟、生態和社會三大效益的齊贏。
關鍵詞:農業生產組織程度提高
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三者利益共沾的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基地分別與企業、合作社進行了對接,由合作社對入社會員在種植生產方面進行統一管理,再由合作社與企業對接,企業負責產品生產加工、組織產品銷售、開拓市場。
饒河縣富饒水稻專業合作社生產的有機水稻與饒河縣中順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種植合同,由合作社統一供種、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農藥化肥使用,產品收獲後由合作社統一組織銷售給企業。
友誼縣蘆花村米業有限公司與種植戶簽訂合同,由公司對基地統一管理,農戶保證按照綠色標准要求生產,公司按照每斤高於市場價0.1元收購水稻,再加工成大米,這種生產經營模式已在全市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基地普遍推廣,農民通過種植綠色食品提高了收益,企業生產加工原料質量也得到了保證。
關鍵詞:綠色食品質量標准提昇
為確保基地能夠按照綠色食品標准生產,組織農業技術人員編寫了近3000份《A級綠色食品栽培技術手冊》下發到基地生產單元,使農民在生產中有標准可循。
嚴把投入品使用關,大力推行生物有機肥,采用生物防治病蟲害,基地普遍采取『五統一』的生產管理制度,即『統一優良種、統一農藥和化肥使用、統一生產操作規程、統一生產管理、統一銷售』,建立農藥、化肥采購使用發放臺賬,設專人進行登記。
農產品質量監管部門深入到各縣區,為基地每個農戶建立了一份生產檔案,指導其從生產到銷售、從整地到用肥、用藥等基地整個生產環節做好記錄。
各縣區分別建立質量監管工作機構,定期到基地進行檢查。基地產品全部錄入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實現產品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同時,在基地內建立物聯網,主要包括環境監控、病蟲害在線監控、農田作業視頻監控、農技在線服務系統等設備,在主監控系統可以對基地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監控。
去年,全市重點打造了綠色有機食品種植基地57個面積39萬畝,綠色(有機)水稻基地47.6萬畝,綠色鮮食玉米基地8000畝、食用菌基地630畝、雜糧雜豆基地3600畝、蔬菜基地5040畝。
關鍵詞:基地產品認證數量增加
為適應當前農業供給側改革需要,實現數量、質量、效益並重,雙鴨山專門組成調查組到各縣區開展調研,及時傳達國家的有關政策,分析今年農業和農村經濟形勢,鼓勵農民走綠色農業發展之路,擴大綠色有機食品種植規模,叫響綠色有機食品品牌,面向高端市場,開發綠色有機食品,實現產品品牌價值。
廣大種植戶深受觸動和啟發,思想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申報產品認證的熱情空前高漲,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種植大戶、一些新型經營主體緊緊抓住當前形勢發展有利時機,要求將產品昇級為有機綠色食品。今年,全市共有27家企業(合作社)申報45個綠色食品產品認證,規模和數量是去年的3倍。
關鍵詞:品牌影響力美譽度擴大
為改變雙鴨山大米產品品牌多而雜,缺少拿得出、叫得響的知名品牌、大品牌的實際,市委市政府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列出2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鼓勵農產品生產企業培育、整合、創建綠色食品品牌,通過整合品牌形成合力,減少品牌宣傳推廣成本,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極大的調動了綠色食品生產企業、合作社創建品牌的積極性。
通過一年來的運作,中順淨水大米、冷泥富硒米、七星泉水稻花香米、禾樂田園有機大米、寶清紅小豆、昊天胡蘿卜等一批品牌產品憑借高品質、良好的信譽和貼心服務迅速佔領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具有一定的市場佔用率和知名度,中順淨水、瑩特等9個產品獲得品牌獎勵,每個獎勵20萬元。
關鍵詞:產品市場營銷成果喜人
隨著綠色食品基地創建工作的深入開展,如何將產品銷售出去,並賣上好價錢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為此,雙鴨山積極為企業搭建平臺,帶領合作社企業走出家門,參加國家和省裡舉辦的各類大型經貿洽談會,宣傳推介產品、尋找商機。
在哈洽會、深圳文博會雙鴨山綠色食品展、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中國農產品交易會、在上海深圳舉辦的黑龍江優質農產品推介會、北京年貨大集等展會,雙鴨山精心挑選了東北黑蜂系列產品、木耳、富硒大米、精制大米、胡蘿卜、雜糧雜豆等產品進行展示宣傳,深受當地市民的喜歡,吸引了眾多商家的目光,展會期間現場銷售火爆,雙鴨山共推出24個品牌,38種產品參展,銷售額達7.6萬元。集賢縣臻美農品信息購銷合作社的產品展銷第一天就被訂購一空,寶清縣和平谷物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大米賣到每斤45元仍供不應求。
雙鴨山先後與昆明、上海、青島、大連、海南、深圳等地客商累計簽訂36個合作項目,其中深圳優質農產品展銷會上四方臺區昊天合作社同齊齊哈爾黑土藍天食品有限公司進行對接,並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在哈爾濱綠博會上又與韓國客商簽訂了50噸的購銷合同;深圳農產品展銷會雙鴨山有13家企業與深圳市及海南省11家公司成功對接,簽訂意向合作協議14份,總交易量29萬噸,簽訂產品訂購合同5份。
為實現產品既要種得好還要賣得好,雙鴨山在營銷方式上鼓勵引導企業、合作社大膽嘗試運用現代新型營銷模式擴大產品銷售網絡空間。集賢縣黑龍江臻美農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互聯網眾籌產品、眾籌土地銷售稻花香米、有機鴨稻米5000斤,其中鴨稻米每斤達到41元;寶清縣和平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自建銷售網站,銷售綠色富曬大米2000斤,每斤30元;饒河縣中順農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實體銷售的基礎上於2016年6月在天貓網成立了中順淨水食品旗艦店,目前已在天貓網上銷售有機大米、糙米等近10噸;饒河縣益民谷物專業合作社自2015年以來利用微信平臺開微店,已銷售大米、糙米20餘噸,農民從中真正得到了實惠,據測算,以大米為例,種植綠色有機食品與普通產品相比,農民戶均增收達2.5萬元。
關鍵詞:未來發展前景無限廣闊
『滿眼春色盡染綠,綠色生出綠財路』。
今後,重點圍繞農業三大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地建設標准,擴大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生產規模,提高產品質量,調整和優化產品認證結構,提昇品牌影響力,提高產業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收。2017年全市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爭取擴大到135萬畝,綠色有機產品認證數量達到60個。嚴格執行產品准入准出制度,擴大檢測的覆蓋面,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確保『三品一標』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100%。 具體采取的措施為:加強生產標准體系建設,全面提昇產品質量;加快特色產業發展,擴大綠色食品認證規模;建立科學的質量監管體系,促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入開展市場營銷工作,進一步擴大產品市場銷售額,真正叫響一批綠色有機食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