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15日訊 六十年一甲子。已開采煤炭111年的雞西,迎來了建市60周年華誕。追昔撫今,這座因煤而立、因煤而興的百年煤炭城市與時代同頻共振,沐浴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響轉型發展的號角,正鳳凰涅槃般地華麗轉身為中國石墨之都、綠色旅貿基地。

城市夜景。
雞西古老而年輕。早在7000年前,滿族祖先肅慎人就在興凱湖畔創造了新開流漁獵文明。從新開流遺址到刀背山古墓,從鍋盔山古城到虎頭關帝廟,從北大荒的千裡沃野到欣欣向榮的百裡礦區,見證了雞西源遠流長的歷史文脈。1906年,幾名闖關東的山東人在穆棱河北岸的魚亮溝,無意中挖出了黑乎乎、亮晶晶的煤炭,可謂『一鎬刨出雞西城』。但雞西煤炭事業真正迎來新生和輝煌,則始於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穆棱、滴道、城子河、恆山等煤礦,當家做主的礦工煥發出了衝天乾勁,雞西礦區的煤炭,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為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1957年,雞西建市。
雞西光榮而富饒。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中雞西1927年成立了第一個黨支部,在抵御日寇侵略的艱難歲月中雞西誕生了抗聯四軍、七軍,在解放戰爭的隆隆炮聲中雞西是孕育了中國空軍的搖籃。《紅燈記》故事發生地和作品原創地在雞西,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地在雞西,王震將軍率師開發北大荒的第一把開荒火點燃在雞西,代代相傳的『北大荒精神』在這片土地上發源,雞西形成了以肅慎文化、抗聯文化、北大荒文化、礦區文化、知青文化、穆棱河文化等為主的城市特色文化內涵。地處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的雞西,已探明礦產資源54種,已開發利用20多種,其中煤炭儲量佔全省的三分之一,是全國重要的煤炭生產基地;石墨已探明儲量6.62億噸,居亞洲之首。2014年,雞西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授予『中國石墨之都』礦業名城稱號,這是全國第11家、黑龍江省首家國家級礦業名城。
雞西美麗而神奇。雞西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7℃,平均降水量537毫米,一年四季空氣清新、冬暖夏涼,有『北國春城』和『塞北小江南』之美譽。全市現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11處,佔地43萬公頃。有濕地37萬公頃,其中,興凱湖濕地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濕地之一,珍寶島濕地是同緯度地區保存最原始、最典型的生態系統,都已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有密山、虎林兩個國家一類陸路口岸。這裡誕生了中國第一對煤礦豎井、新中國第一臺聯合采煤機、新中國第一所煤礦工人學校、新中國第一座矸石電廠……
今日雞西,以『轉型發展興市富民』為目標,按照省委的部署,持續深入實施『三大戰略』,著力做強『四大主導產業』、全力打造『一都五基地』,努力在全省率先走出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新路子。農業『兩個轉變』(傳統農業向綠色品牌農業、種植業向畜牧業戰略轉變),工業『雙輪驅動』(堅持招商引資吸引增量、實施裂變昇級做大存量),三產『旅貿牽動』(突出抓好項目引領和營銷帶動,促進旅游與商貿物流產業融合發展,努力把第三產業打造成牽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兩黑一綠一藥』(石墨、煤炭、綠色食品和生物醫藥)四大產業集群發展,『一都五基地』即打造中國石墨之都、現代煤化工基地、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生物醫藥制造基地、生態度假邊境觀光旅游基地、對俄國際通道和進出口加工基地,鳳凰涅槃的城市轉型產業布局初現。
華麗轉身,擁抱未來。這片古老而年輕、光榮而富饒、美麗而神奇的土地,正托舉起生機勃勃的綠色雞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