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9日訊 中俄兩國農業合作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如何實現雙方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如何將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與俄羅斯力推的『歐亞經濟聯盟』有效融合對接?近日,在第四屆中俄博覽會農業論壇上,中俄兩國農業專家、學者、企業家和地方農業部門負責人就兩國在農業合作中的前景進行深入探討交流。
深耕沃土中俄農業合作潛力巨大
中國與俄羅斯農業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兩國的農業合作,既可實現減少貧困、保障糧食安全,也可創造就業,增加個人收入。
『中俄兩國互為友好鄰邦,同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近年來,中俄雙邊關系高水平發展,而合作領域日漸擴大,農業是中俄雙邊合作的熱點領域之一。』中國農業部副部長屈冬玉表示,深化中俄農業合作,加強政策溝通和協調,為雙邊農業經貿合作創造良好的軟環境。充分挖掘潛力,推動更廣泛的地方農業合作。促進地區間農業交流,助力企業間經貿往來,鼓勵地方開展投資合作,釋放各類企業農業合作潛力,共同為兩國農業合作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要創新合作模式,加強產業園區、跨境電子商務模式下全產業鏈合作,不斷提昇中俄農業合作水平。延伸產業鏈條,推進跨境電子商務合作,打造『線上線下』產業鏈交流平臺。同時,發展農產品加工和儲運物流、加強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實現集群發展,不斷提昇市場競爭力。
據農業部貿促中心副主任宋聚國介紹,我國自加入WTO以來,農產品貿易迅速發展。2001年至2016年,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由279億美元增長到1846億美元,年均增長13.4%;進口額由118億美元增長到1116億美元,年均增長16.2%;出口額由161億美元增長到730億美元,年均增長10.6%。從2011年開始,中國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二大農產品貿易國,第五大農產品出口國。
針對我國農產品貿易呈現『井噴』式發展,中俄農產品貿易發展也有厚積薄發之勢。宋聚國分析,近年來中俄農產品貿易快速發展。2010年~2015年俄羅斯農產品對中國出口和從中國進口額年均分別增長4.4%和3.3%,2015年分別達到17.2億美元和18.2億美元。俄羅斯在與我國農產品貿易中長期處於逆差地位,逆差額先增後減,從2010年的1.6億美元增加到2014年的7.8億美元,達到最高。但到2015年迅速減少到1億美元。而去年,逆差轉為0.5億美元的順差。
宋聚國認為,中俄農產品貿易有著繼續增長的潛力。俄羅斯的谷物等大宗農產品和鮮活水產品對中國出口有優勢,而中國的蔬菜等園藝產品、魚制品、畜產品等對俄出口有優勢。雙方在農業各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
拓寬領域廣泛推動地方農業合作
在中俄農業合作上,我省具有先天優勢。省農委副主任邢志廣認為,我省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毗鄰,具有很深的『情感』關系,雙方農業合作領域不斷拓寬,投資規模持續擴大,農業技術交流密切,合作成果顯著。
『目前,我省對俄境外農業合作項目主要集中在俄阿穆爾州、濱海邊疆區、猶太自治州和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四個糧食主產區並向俄腹地輻射延伸。』邢志廣認為,我省對俄境外農業開發合作,由糧食種植向生豬、肉牛和禽類養殖,由糧食和飼料加工向倉儲、物流運輸等領域全方位拓展。對俄農業投資主體顯著擴容,規模效益日益凸顯。
中俄農業合作既是兩國之間生產要素的重新配置,包括農業技術和人纔資源重新配置,也是國家之間農業合作的發展趨勢。省農科院對俄農業技術合作中心主任張舉梅介紹,省農科院從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與俄羅斯合作,並在2001年建立對俄農業技術合作中心,這個中心是我國唯一一個與俄羅斯科研單位合作的對俄窗口。目前,這個中心與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等9個國家合作,在俄羅斯有31個合作單位,涉及俄羅斯7個聯邦區。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建立聯合實驗室,已經有俄羅斯專家和烏克蘭專家開始工作,這將為中俄農業合作提供技術支橕,有助於推動開展從合作研發、創新到成果轉化、產業化的科技合作。
『近年來,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歐亞經濟共同體國家帶來巨大商機,他們加強同中國的緊密聯系,引進更多的中方資金,促進歐亞聯盟國家的農業生產水平提高。』歐亞經濟委員會助理羅馬什科認為,同中國發展農業合作應成為歐亞經濟共同體優先選項,進行全方位對接,有效利用資金和技術領域的創新,建設農業園區,提昇農業技術水平。
『我們在車裡雅賓斯克州有大片的土地,可以進行畜牧養殖。這裡我們設計了一個能養千頭牛的牛捨,那裡是屠宰場、冷凍廠、罐頭廠,再後面就是有機肥料廠,還要建設8個成片的沼氣池……』車裡雅賓斯克州食品集團總經理伊琳娜·諾文果娃的介紹為到會的嘉賓展示了合作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