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9日訊 6月14日,肇東市向陽鄉香瓜種植大戶許彥生家的香瓜『開園』了。這次許彥生家『開園』的9個大棚10畝地香瓜都是自然生長、自然成熟,香瓜個個皮薄甜脆,比去年早上市20多天,現在批發價格每斤5元還供不應求。如今,香瓜種植已成為肇東市向陽鄉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香瓜種植面積已達到3500畝,形成了日新、中心、百合村等十多個相關種植連片區。
肇東人引以為傲的是這裡的『黑、白、黃』(黑木耳,白菜,鮮食玉米)三色優勢產區。自今春以來,解決『今年的地怎麼種?』『種什麼能保收保效益?』的疑問成為肇東市農業及相關部門工作的目標和方向。今年,肇東市圍繞建設『寒地黑土之都、綠色產業之城、田園養生之地』為目標,引導農戶在優質、綠色、有機上下功夫,找准市場『晴雨表』。
今年調減玉米面積20萬畝,構建優質高效玉米產業體系,打造全省糧食功能區,向推廣中早熟單質品種、追求品質方向上轉變。圍繞中糧、成福等精深加工企業和希望飼料等飼料企業,組織經營主體簽訂單種植高淀粉、高賴氨酸、高蛋白質等專品種單質玉米60萬畝,實現優質優價;圍繞大莊園、王老寶食品等企業,擴大鮮食玉米種植面積4.84萬畝,用真空包裝玉米搶佔市場;以種植3萬畝有機稻為載體,實現精深加工,叫響肇東大米品牌;通過實施產銷結合、以銷促產,大力發展蔬菜、鮮食玉米、有機雜糧等產業,將肇東建成『北菜南銷』基地縣、雜糧生產試點縣,使經濟作物、雜糧、飼草飼料總面積發展到60萬畝,逐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以建設全省『北菜南銷』標准化綠色蔬菜基地縣為契機,構建蔬菜產業體系,示范戶引帶全市蔬菜種植面積調整到37.49萬畝,設施棚室發展到2萬棟。五站鎮綠原蔬菜園區與北京育農蔬菜公司合作,把優質的蔬菜『嫁』進百盛餐飲集團、華萊士餐飲公司、哈爾濱空港配餐、肯德基等大型餐飲企業。向陽鄉瓜菜協會抓住南方市場秋菜供應短缺的時間差,對接南方客商,實施『北菜南銷』,每年9月份銷往北京、上海、山東等地蔬菜1.5萬噸。
肇東不僅是『三色』優勢產區,更是全省有機雜糧雜豆的特色產區。這裡的有機谷子已經發展到6.8萬畝以上,雜糧雜豆發展到5.84萬畝以上;已有25家生產主體在產品包裝上統一冠名肇東地理標識,集中合力做大叫響肇東小米、肇東雜糧。昌五鎮全國種糧大戶劉剛介紹說:『我利用鹽鹼地種植水稻,用大豆做底肥,稻糠做追肥,用弱鹼水灌溉,不一樣的種植方法,生產出不一樣的弱鹼品質大米,這項種植技術已經獲得國家專利。』目前,劉剛在傳統加工方法上經過去雜質、礱谷、碾米、用仿生布袋包裝,他的有機大米已經銷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近年來,借助糧價走低倒逼畜牧業發展,肇東市構建種養結合產業體系,打造生態循環產業區。依托大莊園、伊利、正邦等龍頭企業,推進經營主體由散戶向規模養殖場轉變,專業戶向家庭牧場轉變,活體出售向精深加工轉變。培育規模高效養殖大戶1100個、發展規模養殖大場10個,種植燕麥2萬畝、青貯玉米20.43萬畝。向陽鄉日新村的建錄牧業鵪鶉養殖基地,通過不斷壯大特色養殖規模,帶動周邊昌五、躍進、德昌、四站等鄉鎮300多家農戶與鵪鶉為『伴』,為玉米『過腹增值』。『我們企業現在年養殖、孵化品牌鵪鶉雛500多萬只,日銷鵪鶉蛋10餘噸。』負責人王建錄介紹說。
一排排蘑菇菌包,一棟棟整齊的大棚,一壟壟碧綠的經濟菜,一個個忙碌的身影——肇東市正在構建一個生產穩定發展、產銷銜接順暢、質量安全可靠的現代農業體系。『龍頭+基地+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推進特色產業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從種植到銷售,努力搭建農產品品牌的大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