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2日訊 經過近五年對外開放新格局布陣的綏芬河,正依托哈綏俄亞陸海聯運大通道和境內外產業園區,加強跨境投資合作,形成了境內外聯動、上下游銜接、貿工農一體的多『鏈』跨境產業集聚區,境外投資項目達204個、總額21.6億美元,力爭5年左右建成2個國家級、3個省級境外園區,做足深度開發原木、原糧、石化原料等進口回運『原字號』商品文章,做強『頭』在境外、『尾』在境內全產業鏈經濟。
今年4月,對於萬泰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來說,是公司經營范圍的一次大的跨越——萬泰與綏芬河市簽約,投資20億元,在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木材產業園,在綜合保稅區內建設俄羅斯水產品倉儲加工項目、包裝印刷項目、跨境電子商務項目,目前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其中,萬泰的俄羅斯水產品加工項目目前已完成土地『招拍掛』,進入土地整理環節。萬泰的這一系列戰略舉措,是綏芬河積極構建沿邊口岸對外開放新格局的一個縮影。
綏芬河國林木業城投資有限公司,由央企中林集團與綏芬河民營企業友誼木業合資成立,總投資25.5億元,2014年在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開工建設。到2016年底,隨著投資5億元的三期精深加工區投入使用,當年營業收入實現了62億元。
國林木業城不僅是企業,更是園區,它為企業提供廠房,為企業提供俄羅斯原木,更有融資擔保服務和銷售渠道。如此完備的產業環境,已吸引了國內外55家木業企業入駐,其中8家企業現已成長為規模以上企業。國林木業城為龍頭,綏芬河邊境經濟合作區業已成為一個孵化器,以俄羅斯木材為原料進行深加工,以地板、木制別墅、家具等為終端產品的跨境木業產業集聚區正在加快形成。盛新源家具,從一個小企業,借助園區的平臺優勢,企業不斷發展壯大,2016年成為BSCI歐洲認證企業,現在全部采用俄羅斯原木做原料,生產的家具和廚房用品,主要銷往歐美市場。2017年計劃實現產值600萬美元,實現利稅1200萬人民幣。
中鼎牧業、僑興現代農業等項目,則是綏芬河打造跨境農業產業鏈的典型代表。
中鼎牧業一方面在俄羅斯開展農產品種植、奶牛和生豬養殖業務,打造『中俄農牧業產業示范園區』,另一方面在綏芬河綜合保稅區內建設俄羅斯糧食回運加工和奶制品加工項目,形成『一頭在外』的農產品跨境鏈鎖模式;
僑興現代農業也屬於典型的『頭在境外、尾在境內』的跨境產業鏈模式,境外農場生產出的糧食,回運至綏芬河綜保區內,經深加工後,成品玉米壓片、豆粕等銷往全國各地。這種『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的境內外聯動模式,充分利用口岸大通道、綜保區等平臺和政策效應,構建起完整的跨境農業產業鏈條。
在綏芬河,一個投資2.1億元的進口鉀肥深加工跨境產業項目已經試生產。該項目由綏芬河興盛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對從俄羅斯進口的散裝鉀肥進行深加工,再通過廠區的鐵路專線,把成品鉀肥直接裝車發往全國各地,有效降低了從原料進口到成品銷售的包裝、裝卸、物流成本,成為跨境農業產業集聚區的一個新亮點。
此外,去年11月,綏芬河口岸獲批進境食用水生動物指定口岸後,暢通了俄羅斯海產品的進境通道,讓綏芬河既有的海產品加工企業遠健進出口公司興奮不已,該公司在俄羅斯海域養殖的海參、扇貝等,可以直接進到綏芬河綜保區內加工銷售了。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中信集團和龍運集團投資5億元的綏芬河國際綜合物流園正在緊張建設中,建成後年貨物吞吐量145萬噸。該物流園區與互市貿易政策相對接,將完善口岸跨境物流體系和產業鏈條,推動綏芬河跨境物流產業的提檔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