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情暖民心潤物無聲 七臺河推進社會民生事業發展紀實
2017-06-22 10:09: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姚琦 秦雷 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城市西環公路竣工通車。

  黑龍江日報22日訊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6月,和煦的陽光普照龍江大地,放眼望去,一片片美麗的綠色飽含著生機與活力;6月,民生雨露滋潤著百姓心田,環視煤城,一幅幅溫暖的民生圖景徐徐展開。

  近年來,七臺河市始終把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加大對民生事業的投入,一件件民生實事、一個個民心工程在百姓的心坎裡如花般綻放——水更甜了,路更寬了,屋更暖了,出行更便捷了,『給力』的『民生套餐』正在悄然改變著七臺河市人民群眾的生活……

  走進位於那丹哈達嶺的城市供水工程現場,大型機械設備轟鳴運轉,施工人員揮汗奮戰。隨著一聲爆破的巨響,一車車碎石從深紮在山嶺的隧洞中運出,意味著七臺河市人民距離吃上優質飲用水的日子又近了一步。

  這是一項惠及93萬七臺河人民的『民生一號工程』,凝聚了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和工程人員的無數心血。供水工程全長55.34公裡,含泵站1座,輸水隧洞8.21公裡,輸水管線47.13公裡。自2014年10月開工建設以來,施工人員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面對著破碎的圍岩狀況和細雨般滲落的地下水,夜以繼日地在幽深的隧洞中不斷掘進。截至目前,隧洞工程已累計進尺9396.9米(包括支洞1619米),完成總工程量的96%,剩餘342.1米;底板混凝土襯砌累計完成3788.3米,邊頂拱混凝土襯砌累計完成1620米;管線安裝工程累計完成36400米,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1%。在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這條橫貫全市的『輸水動脈』正向著全線貫通奮力邁進。新水源、新生活、新期盼,市民喝上更加優質飲用水的日子指日可待。

  西環公路。

  更新後的環保型公交車。

  『看著這寬敞的大橋和道路,心裡別提多舒暢了,現在出門去哪都方便多了,咱政府可是為百姓做了件大好事!』在七臺河市新建成的城市西環公路旁,家住北岸新城小區的市民張樹生難掩心中喜悅之情。放眼望去,宏偉的橋身橫跨倭肯河兩岸,不僅連通了市民的出行路,更架起了一條百姓與政府間的『連心橋』。

  於去年11月全線貫通的城市西環公路開創了七臺河市建設歷史上的多項新『最』,建設者們利用15個月時間建造了這項施工難度極大,橋梁寬度最寬、長度最長的七臺河市新景觀。該路起於北岸新城3號大道,跨倭肯河,終至308省道,路線全長3.291公裡,道路等級為城市主乾路,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60公裡,跨河大橋長903.36米,路寬25.5米,是七臺河市目前最長的公路大橋。通車後,極大地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有效緩解了倭肯河南北兩岸往來不暢的狀況和中心區交通壓力,受益人口達數十萬人。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不御寒,夏天雨水灌。』曾幾何時,這是采煤沈陷區棚戶區居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住上新房子,改善居住環境是幾代棚戶區居民最大的企盼。一邊是繁華的現代化城市,一邊是落後破舊的采煤沈陷區棚戶區,這個由於城市發展而產生的難題,始終是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心頭的牽掛。近年來,隨著一棟棟保障性安居住房拔地而起,越來越多的棚戶區居民向髒亂差的生活環境道別,不僅屋子暖了,百姓的心更暖了。

  2016年,《七臺河市采煤沈陷區棚戶區改造搬遷安置暫行辦法》頒布實施,這是七臺河市繼沈陷區綜合治理工程、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改造項目後,對采煤沈陷區棚戶區居民的又一惠民政策。在位於茄子河區湖東路東側的采煤沈陷區棚戶區改造項目湖東家園施工現場,工程人員正在對小區內的配套基礎設施等進行收尾建設。據了解,在新建的安置住宅上,七臺河市嚴格堅持高標准規劃、高質量建設的原則,充分完善配套設施,滿足人民群眾住進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的渴盼。同時,創新利用貨幣化安置手段,發揮居民自主購房服務平臺的便民、惠民作用,滿足群眾多樣化住房需求。此次安置工作涉及改造面積132.65萬平方米,安置居民22109戶,目前,搬遷安置工作正在緊張有序推進中。

  『感謝黨和政府的關懷和幫助,讓俺這輩子也能住上新樓房,日子有盼頭了,現在可高興了!』在七臺河市茄子河區采沈棚戶區向陽片區內,77歲的王淑芝老人高興地對記者說。

  市民的出行離不開順暢的公共交通,今年3月1日,家住新興區、工作在茄子河區的市民張志剛在每天熟悉的上班路上感覺到了些許的不同。『這4路公交車好像突然變多了,發車間隔更短了,上下班也不那麼擠了。』原來,為了進一步滿足市民出行需要,3月1日起,七臺河市公交系統新增加的306個基礎性運營班次正式開始實行,各公交線路的首末班車時間均得到了相應的提前和延遲,不僅車次增加了許多,發車間隔也進一步縮短。

  近幾年,七臺河市公共交通事業亮點頻現,公交IC卡實行0元辦卡,將兒童免費乘車標准調整至1.2米;為老年人、殘疾人提供免費乘車服務,5年來累計免費金額達5000餘萬元。同時,更新購置節能環保公交車300餘臺,在為乘客提供安全、舒適的乘車環境的同時,也使城市整體形象得到進一步提昇。

  行走在綠意濃濃的七臺河市,城市間火熱建設中的各類文化教育設施同樣引人關注。從高標准、現代化的幼兒園,到各大中小學的改建擴建,『誠意滿滿』的教育紅利正在悄然改變著這個城市的教育教學水平。在市第六小學的操場內,全新的教學樓施工正酣,『孩子在更加優質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別看咱城市小,這教學硬件可不比大城市學校差。』學生家長金先生說。

  今年3月份,廣受關注的七臺河市文化中心建設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作為七臺河重點民生工程之一,該項目預計總投資1.3億元,總佔地面積29709平方米,總建築面積35000平方米。文化中心項目涵蓋了圖書館、博物館和群眾藝術館,預計2018年下半年竣工交付使用。該文化中心的建成將徹底改變七臺河市缺少大型文化載體的狀況,成為市民集學習、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重要文化場所,對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化素養、完善城市功能、提昇城市文化底蘊和城市形象必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條條街路橋梁完工通車方便出行,一片片老舊棚戶區內的居民喜遷新居……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事,讓更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

  情暖民心,潤物無聲。七臺河未來的『民生藍圖』,必將濃墨重彩,更為可期。

責任編輯:彭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