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2日訊(陳敏 記者 霍梟涵)2017年春天,虎林市良艷紅小豆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宋國良忙得『腳打後腦勺』,原本5月份要出去對接市場的他,不僅要忙於紅小豆、芽豆、500畝有機鴨稻等種植事務,還要隨時指導周邊農民種植2000畝有機鴨稻。
良艷紅小豆專業合作社一直以種植、經營紅小豆為主,經過幾年發展,取得了較好效益,並在2013年注冊了『久夕』紅小豆商標。目前擁有社員153戶,土地5000畝,新建大豆(芽豆)及紅小豆生產線4條,庫房庫容1萬噸,廠區面積1.1萬平方米。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大連、廣東及東南沿海港口城市,芽豆年銷售量達2萬噸,年利潤達100萬元。
近幾年,合作社依托虎林優越種植條件與優質糧食質量的優勢,積極引進芽豆、打籽西葫蘆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經濟作物,並初步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生產模式。2016年,合作社試種了50畝有機鴨稻,采用『鴨稻共作』模式,生產的大米通過青島通標標准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檢驗機構檢測,完全達到有機大米標准。每畝地的毛利潤達5000元左右,是普通水稻的5倍。
在合作社,宋國良拿出一袋大米對記者說:『這是去年我們種的有機鴨稻,比普通大米口感好、色澤好、營養好,將來在市場份額上比普通大米要有優勢,現在人都吃健康,吃綠色,這就是趨勢。』
今年,虎林良艷紅小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有機鴨稻500畝,芽豆5000畝,並將引進碴子玉米、黑谷子等經濟作物,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在去年與周邊農戶簽訂10萬畝芽豆種植合同的基礎上,繼續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在宋國良的帶動下,周邊農民也種植有機鴨稻2000畝,加上合作社的500畝,一共可產出500噸有機鴨稻米,目前已有200噸的訂單。
針對人們對食品健康、安全的追求,宋國良將良艷紅小豆合作社下一步工作重點定在走綠色及有機糧食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上,將有機鴨稻米、綠色大豆、紅小豆等雜糧采用精加工、精包裝、『互聯網+』等模式,使產品直接進入超市或消費者手中。力爭3年內將廠區擴建到1.5萬平方米,投資150萬元購進一套烘乾設備,投資100萬元建1萬噸倉容,投資1000萬元建各種作物生產線7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