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醫聯體探路分級診療 讓大醫院『捨得放』社區醫院『接得住』
2017-06-23 10:21: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寶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圖為大醫院專家在社區醫院為居民看病。本報記者李寶森攝

  黑龍江日報6月23日訊 近期,國家提出實施醫聯體建設,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沈,提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建立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哈爾濱市實施效果如何呢?近日,記者走訪了醫聯體相關的基層醫院和三甲醫院,探訪其中變化。

  居民在社區就看專家號

  在社區醫院,記者感受最深的就是集中預約,主要是慢性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在道裡區安和安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哈爾濱市第一醫院的心內科專家閆明正在為患者看病。他告訴記者,每次預約的患者都很多,有大病的就通過綠色通道直接轉診上級醫院。許多社區居民告訴記者,能在家門口看專家號,比原來去大醫院排隊方便多了。

  對於醫聯體的好處,文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任松濤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分級診療前提就是診療量的80%是多發病和慢性病,而這些病都可通過預約治療。他們先後加入省醫院和中醫藥大學附屬二院醫聯體,每周三,醫聯體專家都來出診。任松濤說:『我們和醫聯體建立了一網(健康網)兩病(高血壓、糖尿病)組合式簽約,從專科專病開始做起。慢病管理是社區醫院的長處,但規范治療是短板,醫聯體專家來到社區醫院,補齊了短板。近一年,社區已有900多名患者得到了專家連續指導和治療。』

  醫聯體通過共享優質醫療服務,盤活了社區醫院的醫療資源。『尤其是市一院專家到社區坐診後,為我們帶來了很多「人氣」。』安和安靜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李桂森說。

  哈爾濱市第一醫院負責醫聯體的副院長劉東輝告訴記者,醫院通過『職稱晉昇優先、出國深造優先、提拔科室副主任優先』政策引導醫生下沈基層,同時醫院培訓社區醫生,並讓社區醫生到大醫院進修,提昇業務水平。而社區醫院也可通過大醫院的互聯網醫院遠程會診。

  據來自哈爾濱市衛生計生委數據顯示,每年到社區醫院就診的患者,從2010年的180多萬人,增加到2016年的313萬人。盡管增速不快,但首診在社區、預約在社區、慢病用藥在社區、康復在社區的比例在逐年上昇。

  醫聯體尚處初級階段

  作為剛剛上路的醫聯體,確實帶給社區醫院一抹亮色。記者通過社區醫院負責人和患者的反映,感受到他們在高興之餘,也有不少擔懮。『就目前的醫聯體形式看,既沒有責任,也沒有利益相關,屬於松散型。社區醫院負責人擔心:大醫院下派專家,既無醫院利益,醫生個人又影響收入。這樣的醫聯體能維持多久?

  作為領辦醫聯體的大醫院,也同樣缺乏動力。一位大醫院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松散型的醫聯體確實有問題。面對競爭,醫院首先要完成自己的任務。領辦醫聯體,既不能增加收入,又要承擔提高社區醫院醫療水平的責任,沒有動力。面對醫聯體現狀,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吳群紅認為,松散型醫聯體作為初級階段,給社區醫院帶來了希望,下派的大醫院醫生吸引患者前來就診。但僅這樣是不行的,必須有利益共享纔行。而利益共享格局的誕生,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動,達到責權利平衡。這樣纔能讓醫聯體走向緊密型的一體化之路。

  配套政策須跟上

  醫聯體要實現的目標是分級診療。而目前各級醫院的態勢是競爭,不改變這種態勢,醫聯體的價值就不能完全實現。吳群紅認為,作為醫聯體,目的是改變當前大小醫院之間的競爭態勢為協作態勢,讓各級醫院實行分工協作,方向一致,實現首診在社區,雙向轉診。這是第一位的。這要求政府通過配套政策,打破界限,大小醫院實現共贏。

  據了解,當前哈爾濱市的醫療、醫藥和醫保對醫聯體尚未形成有效的促進效果。『大小醫院的用藥不同問題,阻礙了患者到社區醫院就醫的意願。』建成社區醫院負責人齊興國告訴記者,作為支橕的藥品因為不配套,成為了醫聯體的羈絆。當前實行按項目付費和總額費用控制,患者更願意到醫療設施更好的大醫院。

  衛生專家認為,作為醫聯體,在藥品上要配套,統一藥品目錄和品規,大醫院要主動使用基藥,基層醫院則按需求,盡量在規定范圍內盡可能配齊藥品。吳群紅認為,醫保政策的杠杆作用要用好。把醫聯體作為整體看待,使之成為利益共同體,醫保對醫聯體費用打包,大小醫院分享節餘的費用,讓大醫院在降低醫療費用中有積極性。

  記者了解到,多發病和慢性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每年就是有用藥通通血管等內容,但都到大醫院住院。因為醫保報銷比例差距不大,還能用一些更好的藥。但醫療費用卻比社區醫院高3倍左右。

  在醫聯體醫療優化問題上,吳群紅認為,如果一方面拉大社區醫院和大醫院醫保報銷比例,另一方面,實施按病種付費,大小醫院價格相差不大,更多患者就會選擇在社區醫院就診。這樣就能一舉三得:患者花費少,大醫院分享有收入,醫保資金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人纔政策配套,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各級財政、衛生、人事、醫保等各方面制定相關的政策、制度和機制,激勵醫療資源下沈基層,讓基層醫務人員待遇與大醫院相當。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