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6月24日訊 盡管只有9歲,家住哈爾濱道外區巨源鎮的小陳(化名)卻經歷了太多的別離。五歲時,父母離異使他經歷了第一次離別,那是媽媽的背影;上學後每年都要至少經歷一次離別,那是爸爸外出打工的背影。現在,他與爺爺奶奶一起留守在家鄉,奶奶身患重病,讓小陳更加懂事。每天放學後除了做作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監督奶奶喝中藥,他要和爺爺奶奶一起迎接爸爸回家。
和爸爸在城裡玩的那一天是最開心的日子
和其他留守兒童一樣,小陳的眼神和談吐有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所沒有的成熟。『我是個幸運的孩子。』小陳時常這樣和別人說,『雖然爸爸在外地打工常年回不了家,但我有一對愛我的爺爺奶奶。』
小陳個性活潑,連老師都誇他幽默,學校有活動小陳還是主力。不要以為孩子小就無懮無慮,其實他們把情感藏得很深。小陳最近總是哭鼻子,老師詢問得知,原來是小陳想爸爸了。小陳的爸爸在北京大興區打工,今年的六一兒童節,他回家帶孩子去哈爾濱玩了一天,這是小陳從沒享受過的待遇,回到家後,小陳興奮了好幾天。
小陳說:『爸爸一般春節時回家,還讓我好好學習,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今年六一,爸爸陪我去城裡玩了碰碰車和射擊游戲,這是我第一次去城裡玩,玩什麼不重要,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我就覺得高興。』說完之後,小陳陷入了失落,『爸爸什麼時候還能再回來呢,恐怕又要等半年。』
讓小陳惦記的不光是爸爸,還有同樣在外打工的媽媽,還有奶奶,現在身患重病,還有爺爺,66歲了還在鎮裡打零工,靠木匠手藝賺點微薄的收入,維持一家生活。
最愛吃可樂雞 上次吃還是過年時
每天6點多鍾,陳大爺就會把孫子叫起來,吃飯上學,大約7時30分,學校的早自習就開始了。中午,孩子在學校食堂吃飯,15時許,陳大爺把孩子從學校接出來,送到看護班,19時許,陳大爺再把孩子接回家。
13日15時許,小陳放學了,陳大爺特意到學校去接他,『今天晚點上補課班吧,你奶奶在家給你做了雞蛋餅,先回家趁熱吃吧。』小陳聽到爺爺這麼說,不由得跳了起來。奶奶做的雞蛋餅最受孩子的歡迎,小陳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到了家,奶奶已在門口迎接,把書包交給奶奶,小陳立刻就跑進屋,餐桌上已擺上了雞蛋餅,還有土豆條,都是小陳喜歡吃的,他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
『奶奶你喝藥了嗎?』小陳吃了兩口飯突然想起了什麼,提醒旁邊的奶奶,然後跑到廚房端來一大碗中藥湯。小陳奶奶說:『每天上下午各一碗的中藥實在難以下咽,但只要孫子端到桌上,我喝起來就特別痛快。』
『我最喜歡吃可樂雞。』小陳告訴記者。小陳奶奶說:『上次吃還是他爸爸上回過年回來做的,他爸還特意買了一罐可樂。』說完這話,全家人都陷入了沈默。
陳大爺說,小時候,他爸每次離家時,他都會哭鼻子。為了不讓孩子哭,他爸就起早走。有一次,爺爺告訴小陳,爸爸臨走時還親了他一下,聽完爺爺的話,小陳還是哭了起來,他希望自己能把爸爸送上車。

輔導孩子寫作業 小學畢業的爺爺力不從心
『爺爺你說得好像不太對,老師不是這麼教的。』輔導小陳寫作業的陳大爺,總覺得力不從心。陳大爺告訴記者,他是小學六年級文化,孫子纔三年級,可孫子學的知識,他上學時根本沒學過。
陳大爺特意向兒子要了一個智能手機,學會了用微信,『他們班有個微信群,老師留什麼作業都往微信群裡發,我就能督促他完成作業了。』每次發的圖片,陳大爺都要放到最大纔能看清。
哈爾濱市巨源中心小學校三年一班班主任李玉梅老師說,小陳以前成績不錯,最近考試考得不太好,只打了八十多分。老師要求小陳,放學回家後,不要貪玩到街上亂跑,少玩手機。小陳說:『爺爺讓我玩手機的,這樣我就不會往外跑了,但我可以保證限制玩手機的時間。』

爺爺和小陳。
爺爺打零工奶奶患重病 『再難也要把孩子供出來』
陳大爺和老伴都六十多歲了,家裡除了幾畝地之外幾乎沒有固定收入。陳大爺的兒子打工賺的錢並不多,而且外面花銷大,幾乎幫不到家裡。陳大爺會點木工手藝,每年打零工能掙萬把塊錢,支橕著全家的開銷。幾年前,老伴患了重病,為了治病家裡欠了十幾萬元,現在還沒還清。『老伴現在高血壓達到二百多,靠吃中藥維持,經常暈倒。』陳大爺說,『再難也要把孩子供出來。』
小陳很懂事,常幫奶奶掃地、收拾屋子。前幾天奶奶摔傷,小陳一直在床頭照顧。看到別人有好玩的玩具,小陳從不向爺爺要,零食什麼的也很少買。一次,爺爺要給他買零食吃,他和爺爺說:『我不饞,把錢省下來給奶奶買藥吧。』
小陳喜歡飛機,爺爺為他報了學校組織的無人機興趣小組。小陳很高興,他告訴記者,『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飛行員,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