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6月27日訊 『世界上有兩樣東西能夠深深地震撼人們的心靈: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一個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則。』康德說。道德模范具有著燈塔的指示作用,領航人生、溫暖心靈。他們的人生軌跡,折射著時代的溫度和思想的維度。
第六屆全省道德模范評選活動落下帷幕,我市高慶國、史慶明、姜永蓮獲全省道德模范光榮稱號,張傳夢獲全省道德模范提名獎。
孝老愛親、相敬如賓、敬業奉獻、忠厚傳家,道德模范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道德的力量,我們應把道德模范的榜樣力量轉化為實乾的動力,把正能量匯聚起來,傳遞出去。
在東北廣袤的三江平原上,樺南、富錦、同江三個地方,形成了一條直線,一路向北。這條線,是原同江市副市長高慶國人生的路線。在這條線上,他用生命走出了讓人仰慕的高度。
他忠誠黨的事業,無論是在基層一線,還是身處領導崗位,他恪盡職守,任勞任怨,勇於擔當,甘於奉獻。
『依靠政府,依靠群眾,拼一拼,有天大的艱難,也一定能殺出條路來。』2007年,高慶國擔任富錦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長。從這天起,他的足跡走遍了富錦市的200多條街巷。高慶國接過前任的接力棒,在市委的領導下,打響了改造富錦的戰役。
高慶國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規劃並不等於現實,要使拆遷工作順利,必須進行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那段時間,高慶國將辦公室設在了指揮部,整天滿臉塵灰,嗓音沙啞。
夜幕低垂,千家萬戶都享受著家庭的溫馨。高慶國一個人躺在政府提供的周轉房內翻來覆去睡不著,他推開房門,拿起一個塑料袋走到樓下。他一邊撿拾著綠化帶裡的垃圾,一邊苦苦地思索。居民樓裡的人對這種情況已經見怪不怪了,人們在內心裡對這個熱心公益的男子挑大指,但卻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竟然是這個城市的副市長。
2013年8月,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襲擊同江。江水肆虐,衝刷著大堤。迎水坡出現管湧,如果不及時堵住,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潰堤的凶險。時任同江市副市長的高慶國脫下衣服,第一個跳入了冰冷的江水中,乾部們一個接一個地跳下去,用彩條布保護堤壩。幾十分鍾後,高慶國從水中上岸時,冷得瑟瑟發抖,臉、手和腳都被凍得失去了知覺。
在大堤上連續奮戰20多天,終於可以回家休息一下了。半夜時分,高慶國拖著疲憊的身子步履蹣跚地回到家。路過小區超市的時候,買了根火腿腸一個面包。邁進家門,一個跟頭栽到床上,東西沒吃,就沈沈地睡去……
由於長期超負荷的工作,2013年末,高慶國在一次體檢中被確診為肝癌晚期,人們無法相信,不知疲倦的高慶國已將生命透支到了這種地步!
知道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高慶國更加珍惜每一天每一秒為黨工作的時間,拖著重病之軀輾轉於同江、北京兩地之間。
2016年1月22日,同江市召開『兩會』,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病情已經很重的高慶國的身影出現了。本來,他的坐位在主席臺第二排中間,他讓工作人員將椅子移到了最後一排的邊上,這時,他經常性地腹瀉,這樣方便出去。趁著上廁所的工夫,他要在外邊找個椅子斜躺一會兒,纔能再回去堅持。『「兩會」是規劃同江未來發展的大事,我是市委常委,我應該去,我也想給我的政治生涯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高慶國知道,這是他最後一次回同江的機會,他要在生命的最後,向同江市委、向同江人民,做一個交待……
去世前的十幾天,高慶國開始嘔血,病情進一步惡化了。病危的消息傳到同江後,不少同志到佳木斯腫瘤醫院看望他。他總是不談自己的病,他牽掛的是八岔鄉赫哲新村建設,牽掛的是少數民族脫貧奔小康,牽掛的是同江鐵路大橋的建設。
2016年5月30日,高慶國不幸逝世。這一年,他49歲,他工作過的地方有1000多人自發趕來送他最後一程。
雖然他走了,他為民辦事的身影深深地印在人們的心裡,樹起了一座令人仰慕的豐碑。
雖然他走了,他的崇高形象在三江大地上的人民心中,依然像松花江水一樣,那麼浩蕩,奔湧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