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6月27日訊(馬淑芬 記者 侯巍)『這個超市真好,青菜都是本地農民自家園子種的,新鮮又安全,吃著放心!』在寶清縣剛剛成立的『第一書記扶貧超市』裡,市民沈鳳蘭欣喜地從一個攤位走到另一個攤位,購物車裡裝滿了茄子、小蔥、粉柿子等新鮮蔬菜。
自脫貧攻堅戰啟動以來,寶清縣創新扶貧模式,在『精准』上下功夫,扶貧工作成效明顯。6月19日,寶清縣啟動了我省首家『第一書記扶貧超市』,這是寶清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省黨代會精神,強力推進精准扶貧的一個創新舉措。
產品綠色安全市民紛紛點贊
走進『第一書記扶貧超市』,迎面看到的就是貧困戶產品展區,各種農產品旁擺放著『貧困戶資料卡』,產地、供貨農戶姓名、產品說明等信息一應俱全。笨鴨蛋、笨雞蛋裝在柳條小菜籃裡,濃濃的鄉村氣息讓人倍感親切。
寶清縣『第一書記扶貧超市』位於家樂購超市百盟店北側,營業面積800平方米,以鄉鎮為單位劃分了10個營業區,現經營50類近300個產品,都是各鄉鎮精選的綠色、有機、無公害的特色農副產品。
朱萬傑是《雙鴨山日報》社派駐夾信子鎮團結村的第一書記,他介紹說:『團結村家家戶戶都有小菜園,戶均菜園面積1000平方米左右,種的蔬菜都不打農藥,施農家肥,全部是綠色無公害的。村裡還組織村民進行了體檢,70多人拿到了健康證。』
為了從源頭上保證超市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寶清縣市場監督管理局、疾控中心、商務局等部門已經進入超市開展工作,對超市產品進行安全監管,為提供產品的農戶和銷售人員做體檢、發放健康證,向超市提供市場銷售信息等。
市民張大媽說:『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了。我們信任政府,也相信第一書記!我和姐妹們以後會經常來這兒買東西的!』
第一書記發力貧困農民受益
寶清縣『第一書記扶貧超市』充分發揮村第一書記的作用,監管質量、輸送產品、收集信息……實行『一條龍』服務。
記者在扶貧超市隨處可見身著印有『第一書記』字樣白色T恤的第一書記們,他們有的忙著擺貨,有的向顧客介紹產品,成為扶貧超市裡一道溫暖、亮麗的風景線。
寶清鎮的櫃臺前客流不斷,地產茄子、油豆角、生菜、黃瓜等綠色蔬菜倍受青睞,亨利村第一書記吳雁南正忙著向顧客推介新鮮蔬菜。為了保證蔬菜的新鮮度,吳雁南每天凌晨五點就到農戶地裡收菜。他說:『老百姓都很認可地產蔬菜,賣得不錯。地產茄子銷量最好,一天就能賣二三百斤!』
夾信子鎮黨委書記王春山介紹說,各村的第一書記每天把村裡特色農產品統一收集到鎮裡臨時轉運站,再派人統一配送到超市。全鎮16個第一書記在超市輪流值班,收集、反饋銷售信息,根據市場需求增減采購量。該鎮團結村66歲的貧困戶陳忠義家小菜園的蔬菜幾天來賣得不錯,他說:『以前,家裡園子種的菜吃不了都到早市上去賣,每天早晨兩點鍾就得爬起來。現在有了扶貧超市,第一書記幫我們送菜,再也不用起早貪黑地遭罪了!』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寶清縣電商辦同步入駐『第一書記扶貧超市』,將符合要求的產品現場拍片上線銷售。
『第一書記扶貧超市』所有商品由家樂購超市統一結算,最後由第一書記將銷售所得『零差價』返還給各農戶。據寶清縣組織部副部長郎俊介紹,開業三天來,『第一書記扶貧超市』銷售額持續遞增,綠色蔬菜最受歡迎,銷售火爆。
農超無縫對接產業項目富民
寶清縣農民一直都有種植庭院蔬菜的歷史,一般是自給自足,剩餘的有的送人,有的拿到早市去賣,多數的也就扔掉了。『第一書記扶貧超市』成為了寶清縣農民小園蔬菜最重要的經銷平臺,也為寶清縣新推出的『菜單式產業扶貧』項目打通了『出口』。
寶清縣政府主要領導介紹說,為了調動農民發家致富的內生動力,寶清縣一手抓精准施策,一手抓精准扶貧,圍繞庭院經濟謀劃了栽種果樹、培育吊袋木耳、小菜園經濟、養殖家禽、種植中草藥等10幾個切實可行的『菜單式扶貧產業』項目,讓農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精准』選擇致富門路,由第一書記全程監管保證品質,並將扶貧超市作為銷售平臺。
有了銷售渠道,團結村貧困戶陳忠義心裡有了底兒,再也不愁東西賣不出去了,他從『菜單式產業扶貧』項目中選擇了『地栽木耳』項目。目前,團結村村民都自主『點菜』,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產業項目,現發展小菜園經濟160家、家禽養殖100多家、地栽木耳13戶,走上了戶戶有產業、家家能增收的發展路子。寶清縣『第一書記扶貧超市』從根本上解決了貧困戶被動脫貧、農產品銷路不暢等難題,增強了農民的自我發展能力,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農民脫貧致富的的主動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徹底改變了『靠著牆根曬太陽,等著別人送小康』的消極被動狀態,開闢了精准扶貧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