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毒馬鈴薯試管苗擴繁。
做高種植標准。與東北農大、西北農林大、上海交大、八一農大、大興安嶺農科院及克山農場開展院縣、場縣共建,引進先進技術24項,良種應用率和科技成果貢獻率分別達到95%和65%以上。探索開發富硒馬鈴薯產業,使富硒農業在全國邁出堅實一步。全縣連續4年實施科技包保工程,農業科技人員進入農業主戰場,包保地塊畝均增產30%,2015年立濤合作社最高單產達4.35噸。推廣節水灌溉技術,馬鈴薯種薯生產實現水利化全覆蓋。
做大營銷市場。依托縣馬鈴薯交易大市場和經紀人隊伍,年銷售馬鈴薯達20萬噸,使克山成為區域內交易中心和商品薯集散地。大力推進『互聯網+』模式,投資1000萬元建成電商創業園,開通『中國馬鈴薯交易網』,帶動全縣電商網店500餘家,涉及銷售馬鈴薯淀粉、休閑食品、主糧化等三大類40多個產品。利用中國農交會、綠博會、哈洽會等國家級和省市展會,推介產品促進簽約。連續三屆舉辦『中國克山馬鈴薯交易博覽會』,邀請國內外知名馬鈴薯加工企業、大型馬鈴薯批發市場和國內外客商參加,實現產銷現場對接。加強對外合作,成功與上海簽署《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確定作為上海市唯一馬鈴薯外延基地,爭創全國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排頭兵。
做深加工轉化。瞄准國內外市場,吸引國內外大投資商入駐,抓好老企業昇級,扶持北大荒薯業進行技術改造,年加工馬鈴薯原料將達到30萬噸。推進昆豐馬鈴薯大市場、瑞嘉薯業等企業的薯條、薯球、薯塊生產線實現滿負荷運轉,年加工原料10萬噸。幫助粉條、粉絲、土豆乾等傳統薯制品加工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年加工原料10萬噸。引進荷蘭誇特納斯集團與仁發合作社合作,投資5.6億元建設馬鈴薯種薯繁育、法式薯條加工、彩薯加工和主食開發等4個項目,打造現代化馬鈴薯產業園區,全部建成投產後年加工馬鈴薯能力可達50萬噸。加強與上海市馬鈴薯主食化項目合作,與上海市農委在簽署《馬鈴薯主食化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基礎上,由上海市有關部門牽頭成立馬鈴薯主食化聯盟,以上海市10家企業為核心單位,聯合下屬160多家會員與克山縣共同推進馬鈴薯主食化戰略。同時,促成仁發種業與上海優聖集團達成開發富硒馬鈴薯種薯合作意向,新興立成與杭州大宏實業集團達成薯條、雪花粉等加工項目意向,嘉禾盛薯業分別與上海盤中餐公司和森鮮館達成薯泥加工和高端馬鈴薯出口銷售合作意向。上海市還在克山落實馬鈴薯訂單3萬畝以及薯泥10萬噸、全粉300噸,克山成為上海市唯一馬鈴薯主食化農產品供應外延基地。
配套服務保障品牌建設健康發展
克山縣完善市場服務,打造馬鈴薯產業發展最佳環境。培育『全面』等馬鈴薯著名品牌6個,申獲『克山馬鈴薯』國家地理標志及國家馬鈴薯生態原產地標志等2項國家級認證,注冊『立濤』和『黑土明珠』省級著名商標2個,獲得無公害食品標識產品120個、綠色食品標識產品14個、有機食品標識產品2個。與北京大學等一流團隊合作,對全縣馬鈴薯進行品牌策劃。健全監管體系,組建專業監督機構和檢驗隊伍,制定規范生產技術操作流程,實行全程微機化管理,田間GPS定位,統一進場銷售,形成了覆蓋種植、管理、收獲等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監測網絡和品質追溯體系。加強倉儲建設,爭取省級專項資金,為仁發、立濤等繁育主體建設大型倉儲窖29個,倉儲能力達15萬噸,實現錯峰銷售、窖藏增值。
科學規劃勾畫美麗發展遠景
一是打造東北區域脫毒馬鈴薯原原種供應中心。依托國家級馬鈴薯改良中心,圍繞新品種研發和脫毒種薯繁育,擴大優質種薯繁育規模,每年生產脫毒原原種2億粒,輻射帶動華東、華南、華北等經濟圈。
二是打造全國綠色農業發展示范基地。全面構建『周年深松+秋季整地+節水灌溉+綠色防治+耕種收機械化作業』的標准化生產體系,大力推廣『十二字』方針,深入實施『三減』和秸稈還田,到2022年全縣馬鈴薯標准化種植達到95%,『三品一標』佔比達到95%以上,農產品優質率提高5-10個百分點。
三是打造全省馬鈴薯產業融合疊加中心。加快建設以種薯繁育為核心的生產體系,以鮮薯銷售為核心的營銷體系,以薯條、薯泥、薯塊和全粉等半成品生產為核心的加工集群,以主食化制品開發生產為核心的馬鈴薯食品加工集群,推動馬鈴薯由單一食物供給向多功能復合型產業轉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圖片由克山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