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6月29日訊 扶貧的『根』在哪裡?『根』在產業。在明水縣崇德鎮,通過把車間建在農戶家、訂合同兜底服務的『托管養牛』模式的推廣,成功實現了產業與扶貧、企業與貧困戶的有效對接。
山地農業綜合開發有限公司是明水縣崇德鎮招商引資來的集標准化肉牛繁育、改良、飼草飼料及屠宰加工為一體的綜合開發企業。2016年12月開始,該公司啟動實施了一種以『合作托管、全程服務、包回收』為核心的肉牛分散托養新模式,實現讓貧困戶養牛『產得多、長得快、賣得貴』。
崇德鎮貧困戶張文傑就是『托管養牛』的受益者之一,『2016年末,我從這家企業領出了300斤至500斤不等的10頭牛犢,等貧困戶扶貧貸款到位後我纔支付了購牛款。在整個飼養過程中,所有的飼料我都可以先到企業免費領取,待牛賣錢後再統一結算。』眼下,張文傑的牛犢體重已長到700至900斤,預計今年10月出欄。到時企業將以每斤不低於14元的價格回收;如果市場價高於14元,則按市場價回收。『一頭牛少說也能掙上3000元』,張文傑笑呵呵地告訴記者。
『托管養牛』模式的推廣,讓明水縣的一大批貧困戶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山地公司負責人介紹,鎮上目前已有45戶貧困戶與公司簽訂了『托管養牛』協議,更多的意向戶還在統計中。
責任編輯:馬悅
圖片新聞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