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灌木叢當『貨架』。
東北網6月30日訊 每年一到畢業季,除了畢業論文、畢業照,最讓高校學子們忙碌的就是物品整理。經過四年住校生活,寢室就像是大學生們的另外一個家,雜物、舊物在所難免。畢業了,都帶走不現實,扔掉了又太可惜,於是畢業季的『跳蚤』市場便應運而生。
『大姨,我這個床單買的時候三十幾塊,現在我就賣5塊錢,你看這質量,多劃算啊!』『這個包我沒用過幾次,當時買的時候一百多,現在10塊錢你就能拿走!』6月26日17時45分,記者來到建華區游覽路,從齊齊哈爾大學中區購物中心開始往北的百餘米的距離內記者看到,道路西側人行道上擠滿了為了處理舊物而『練攤兒』的學生和前來選購的人群。舊衣服、舊鞋、舊旅行箱,半新的床單、衣服、背包……貨物佔滿了人行道,人群更是佔了半邊街,除了將貨物擺在地上,很多攤主還將路邊的綠化灌木叢當成『天然貨架』,把床單、衣物等物品搭在上面展示,儼然成了一個臨時的『跳蚤』市場。走入人群,入耳全是推銷與討價還價的聲音,令此路段顯得十分嘈雜。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攤主也並不全都是學生,很多中年人,或大爺大媽也來湊熱鬧。記者詢問了幾名『老年』攤主後得知,這裡很多物品竟都是他們撿來的。一名中年大姐一邊收錢,一邊對記者說,居家過日子,哪來的這麼多舊物?這都是那些學生不要的,都還挺好的,扔了可惜,我就撿來了出賣,多掙一點是一點唄!
而在游覽路的機動車道上,正值下班高峰期,來來往往的車輛很多,而這臨時的『跳蚤』市場更是令交通阻塞嚴重。『我在這已經堵了50分鍾了,愣是沒出去。根本就沒辦法往前走,一車接著一車也沒辦法調頭,所有的車都動不了,就只能這麼在這堵著。我覺得我這兩局游戲都打完了,這車還是一點也沒「進步」!也不是說不讓他們擺攤,畢竟這幫孩子在外求學也都不容易,但是能不能規范規范,不要對其他人造成影響?』市民董先生說。
而居住在齊大小區的居民王先生也備受困擾。自己在這住了七八年,每年一到畢業季,這條街上就會有學生賣東西,很多學生都是下午出攤兒直到晚上。『其實這些孩子賣的東西,仔細選選,雖說都是舊物,有的還真是挺新的,況且從他們手中買東西還是很放心的。至於那些大哥大姐、大爺大媽們賣的東西,再便宜我也是真不敢買,誰知道他們是從哪淘來的?而且他們個個大嗓門,還特別有精力,學生們賣到晚上七八點鍾,他們卻能吆喝道到更晚。比起學生們,他們更讓我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