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雞西
搜 索
邊遠小城虎林『綠生金』啟示錄
2017-07-02 16:31:17 來源:新華網  作者:李鳳雙 王君寶 管建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網哈爾濱7月2日電 地處煤城,關停所有煤礦,綠色產值佔GDP近半;地處邊遠,卻引來5家500強企業;地處東北,但經濟增速卻逆勢上揚……

  黑龍江省虎林市踐行綠色發展理念,走出了一條資源消耗少、生態紅利高、經濟效益好的生態文明之路。

  綠色發展觀念

  虎林地處黑龍江省東南部,與俄羅斯隔烏蘇裡江相望,森林覆蓋率超30%。早上六點,來自安徽、黑龍江等地的采山人,就在珍寶島濕地附近森林中安營寨紮。每隔三五百米,路邊就有一個三輪車,准備裝載一天采摘的野菜。

  虎林多年來始終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先的綠色發展理念: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生態環境檢察室,專門對濕地實行環境保護監督和檢查服務;凡是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的項目,一律拒之門外!如今,虎林獲得了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等眾多稱號,其綠色生態品牌效應正不斷放大。

  一個投資10億元的造紙項目想落戶虎林,但對環境有殺傷力,虎林毫不猶豫回絕;南方一家農藥企業想投資2億元辦廠,但因對空氣、水資源污染被拒。設置綠色門檻,虎林婉拒多個高能耗、重污染項目。

  隸屬於黑龍江省煤城雞西的虎林,其煤炭儲量居雞西各縣市之首。但自2007年以來,虎林忍痛關了7個煤礦,如今一處開工的煤礦也沒有。

  『煤礦主都要在我辦公室裡跳樓啦!』虎林市委書記李志偉對關閉煤礦的壓力感觸深刻。他說:『放棄到手的GDP和財政收入,我們也心疼!但必須下狠心,綠色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做到的,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

  綠色產業體系

  6月,虎林稻田裡隨處可見翠綠秧苗。虎林憑借肥沃的黑土,很早就成為全國產糧大縣、綠色水稻示范縣,一半以上耕地進行了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

  良好生態環境為發展綠色產業創造先天條件。中糧集團、福娃集團等稻米加工企業在虎林落地,就是看中了當地綠色稻米資源。娃哈哈集團建設乳粉加工項目,匯源集團建設奶牛養殖基地,看中的也是虎林優質的乳制品產業潛力。

  在福娃稻米食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大米經過制粉、烘焙、膨化等多道工序,變身雪餅、仙貝等食品。『通過精深加工,一個小小的大米粒增值了近40倍。』公司總經理薛慶富說。

  科技創新讓綠色發展體系更豐富。黑龍江清河泉生物質熱電集團公司的稻殼發電項目,把稻殼發電、供熱、稻殼灰綜合利用、有機肥生產等結合起來,年消耗稻殼48萬噸,相當於年節約標准煤24萬噸,減少二氧化硫、煙塵等排放1500噸左右。這種模式已在不少稻區推廣。

  虎林從自身資源出發,明確綠色產業思路,幾屆班子連續抓,咬定青山不放松,目前已形成以生物制藥、綠色食品加工為主的綠色產業體系。

  虎林並未因拒絕落後產能和關閉煤礦經濟下行,生態環境正成為虎林持續發展的新增長點,這個市已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財源建設十強縣。去年虎林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7%,綠色食品產業產值佔全市GDP的44%。農民人均純收入1.5萬元,其中54%來自綠色食品產業。

  綠色營商環境

  虎林人口只有30萬左右,面積不足全國千分之一,但吸引了5家國內外500強企業進駐,其奧秘在於綠色營商環境和綠色生態資源同等重要。

  『當時考察了不少地方,虎林優勢不明顯,但綠色營商環境吸引了我們。』中糧米業(虎林)有限公司總經理於文海說,去年虎林投資300多萬元維修附近道路,確保企業及時收購新糧。『甚至小到工廠綠化,政府都會幫忙』。

  企業有需求時主動幫,沒需求時不打擾。虎林把每月1日至20日定為『寧靜日』,除安全生產、突發事件外,未經許可不得隨意到企業檢查,實現了『零乾擾』。

  綠色營商環境使投資虎林的企業接連追加投資。虎林珍寶島匯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奚春玲說,匯源剛落戶虎林時只投3億元建牧場,如今追加投資到了50億元。

  得益於企業裂變發展,縣級市虎林享受了總部經濟紅利。黑龍江珍寶島藥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上市後,又收購安徽一家大型藥材市場,三年上三個項目,成為虎林第一納稅大戶,年利稅3億多元。

  贏得企業信任,『以商招商』水到渠成。中糧米業(虎林)有限公司將合作伙伴溫州華陽集團引薦到虎林;南方一家企業也主動將集團所在地的龍頭企業聯系表送給虎林。(完)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