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一』讓『星火精神』傳下去
大慶油田電力集團供電公司星火一次變電所踐行『兩學一做』紀實(下)
黑龍江日報7月4日訊 當大慶油田電力集團供電公司星火一次變電所第11任黨支部書記浦秀雙從老書記手裡接過中國石油百面紅旗等『三件寶』時,忽然覺得肩上的擔子無比沈重。時至今日,那種感覺還使她不敢稍有松懈。

迎著朝陽在工作。
『三件寶』是榮譽,更是一個符號,代表著『星火精神』。為了傳承『星火精神』,這個所確立了『支部一團火、書記一面旗、黨員一顆心』的『三個一』工作目標,讓『星火精神』代代相傳。
『支部一團火』溫暖職工心
從1981年建所投產開始,這團『火』一燒就是36年。建設火一樣溫暖、火一樣激情、火一樣旺盛斗志的集體,也成了黨支部一脈相承的工作目標。
王詠梅是星火的老員工,對星火一次變電所濃濃的人情味感受頗深。為了給職工謀福利,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乾部職工自己動手養豬、養雞,值夜班的職工會吃上領導送來的雞肉、雞湯。
星火一次變電所員工的檔案被幾位領導翻得爛熟,誰要過生日,都會准時送上祝福。誰家有個大事小情,不用自己說,黨員乾部就主動找上門去。這已經成為這個所的一個傳統。
『書記一面旗』以身作則代代傳
在星火一次變電所,書記一直衝在前面,帶領班子成員合心乾事業,精心抓管理,用心帶隊伍,貼心愛職工、信心創佳績。支部書記帶頭樹立實乾、公正、廉潔、奉獻的星火乾部『四個形象』,班子成員堅持白天乾走講、晚上讀寫想,努力做變電業務的行家裡手、職工群眾的好幫手、主管工作的一把手。建所以來,11任黨支部書記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工作上都有各自的亮點,總結出『一根扁擔傳作風』『五步傳帶法』等思想政治工作的傳統和經驗。
女工賈麗在星火一乾就是24年,對星火這個團隊充滿了感情。她看到的是,老傳統老作風一直沒有變。有一次,在她巡視設備時,忽然下起暴雨伴隨閃電,按照規定,此時應停止巡視,但她沒有停下。賈麗說:『我沒到過別的單位,不知道別的單位是什麼標准。但星火的標准就是我的標准,我一定要嚴格執行。』如今,賈麗已經帶出了很多新人。她的徒弟李莉麗在師傅的幫助下,迅速成長為優秀的值班長,去年還被評為供電公司的『十佳青年』。
周麗琴也是個『老星火』,做起事來一絲不苟。去年星火外圍改線,有塊窪地進水需要水泵抽水。當時下著大雨,周麗琴拿著一把傘,每隔10分鍾就跑去看一趟,整個下午跑了不知多少趟,最後寫了工作提示給所長。就是這樣精益求精,纔成就了『星火精神』。
賞識理念激活『黨員一顆心』
星火一次變電所提出『看人看優點』的賞識理念,挖掘職工身上的閃光點和優點,連續十年開展『星火之星』評選,評選出78個『星火之星』,激發職工潛能。
都說80後、90後青工個性強隊伍難帶,但在星火這個團隊中,這卻不是個問題。
除了李莉麗,汪宇也是個80後,同樣擔任了值班長的工作。汪宇是個『油三代』,爺爺是當年的『老會戰』。汪宇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參加工作,2013年競聘成為技術負責人,後於2014年調入星火。一個大學本科生,乾了一個操作崗,而且第一個崗位是離家很遠的安達,心理落差可想而知。然而,當他調入星火後,深深感受到這個集體的溫暖。憑著寫作能力,他先是被調去作兼職政工員,去年,經過考核又成為見習黨支部書記。
汪宇說:『作為一名青工,對企業有一種「感恩」情結。從2014年來到星火,從寫新聞報道開始,接觸了很多鮮活的事例,從中收獲太多。星火也為年輕人成長提供了平臺。』
在汪宇被列入供電公司的後備人纔培養後,被派往各基層單位輪崗,汪宇越來越感覺到,電力集團各個基層單位越來越像星火了,星火精神已經擴散到全油田。
星火一次變電所先後榮獲中央企業『學習型紅旗班組』、黑龍江省『創業、創新、創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黑龍江省『工人先鋒號』、中國石油『百面紅旗單位』、中國石油基層建設千隊示范工程示范單位、大慶油田功勛集體等榮譽稱號234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