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7月4日電 首屆哈爾濱之春國際戲劇節展演劇目暨第七屆林兆華戲劇邀請展展演劇目《美杜莎之筏》將於7月7日登陸哈爾濱大劇院的舞臺。這部作品由托馬斯·喬立執導,改編自德國作家喬治·凱澤的同名小說。幸運的木筏上承載著13個逃離成年人戰爭暴力的孩子,戰爭迫使他們離開故土逃往未知的遠方。他們曾嘗試以建立平等主義的手足關系,可短短7天時間,就可以讓純真的孩子變得暴虐。還有什麼比看著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像他們所厭惡的成人更可怕?任何一個人都可能威脅其他人的生存,為了保護自己,他們將會選擇殺掉自己的同伴……

《美杜莎之筏》是世界上最令人震驚、最具有力量的繪畫作品。它呼吁人性中的同情心和同理心。這幅7米寬、5米高的鴻篇巨作,像一朵烏雲高懸在盧浮宮裡,引人注目地再現了現實生活中曾經發生的一場悲劇。黑暗圍繞著、蠶食著畫面,死一般的陰影似乎要將一切裹挾進去。在畫面的核心,是恐怖的黑洞。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最負盛名的德國劇作家喬治·凱澤(Georg Kaiser),受到籍裡柯同名名畫靈感啟發,根據二戰時期的歷史真實事件,創作出這部充滿人性掙紮的劇作。法國劇作導演托馬斯·喬利(Thomas Jolly)潛心醞釀13年,終於成功將其搬上舞臺,帶領廣大觀眾走進那個迷霧重重的海上絕境,切身感受到四散漂流的恐懼和內心善惡斗爭的焦慮。

與慣常的戰爭紀錄劇不同,本劇並未著眼於戰爭事件的記述,而是致力於對人物內心世界矛盾糾葛的挖掘和展現。這些來自斯特拉斯堡國立戲劇學院的青年演員們將他們的『能量、憤怒、想法、怪誕和渴望』全部展現在海洋中這個封閉的小空間裡,生存在木筏上的七天使他們不得不變得像成年人一樣,去愛、去思考、甚至去自相殘殺;復雜冷酷的成人世界投射在這扁小小孤舟上,沒有命運的逆轉,也沒有最終的救贖,宗教信仰也成為暴力和殘忍的幫凶。此劇的創作賦予了神話和名畫新的語境和意義,在依托神話傳說和歷史事件的敘事之下,一場針對天真與世故、戰爭與宗教、個體與世界的討論被建構起來,使其主題得以延伸,進而取得觀眾的廣泛共鳴。作為孩子們步步墮入成人世界的目擊者和見證人,每一位觀眾在觀看表演時都會感到內心激蕩、難以自抑。
本劇在舞臺呈現上形象逼真、美輪美奐,導演托馬斯·喬利利用舞美設計,同時生動展現了夢境世界和現實世界,使觀眾在亦幻亦真之間融入情境,感受人物。值得一提的是,本場戲劇的舞臺布景全部由劇院工作人員獨立制作、搭建,為了讓演出效果達到最佳,劇組還特意招募了一位中法混血小演員——路易·倚箏出演劇中『不說話的孩子』——小狐狸。《美杜莎之筏》將會是一場精美絕倫的戲劇饕餮盛宴,帶給觀眾非凡的審美享受和深沈的思考啟發。目前,《美杜莎之筏》的舞臺技術人員與部分道具已抵達哈爾濱大劇院,緊張有序的裝臺工作正在進行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