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0日訊(記者 周秘)他立足小鞋攤,注冊『雷鋒號』,29年如一日,踐行著誠實守信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以一個平凡勞動者的堅守,詮釋了一名草根工匠的社會價值,彰顯出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和優秀品質。他就是黑龍江省推薦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的『雷鋒』鞋匠孟廣彬。

『雷鋒』鞋匠孟廣彬。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考察調研,當時正在外地工作的孟廣彬給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在慶祝建黨95周年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委托基層黨組織向孟廣彬轉達了親切的慰問,使孟廣彬受到巨大鼓舞,表示一定不辜負總書記的、立足崗位,多為群眾作貢獻,多為龍江振興發展出力。
以雷鋒為榜樣,亮出承諾服務他人
孟廣彬的青少年時期就是伴著雷鋒故事成長起來的,他時刻以雷鋒為榜樣,以誠信為本,誠心做事,誠實為人,29年來,他一直堅守著他的承諾,義務為貧困大學生、社會弱勢群體和部隊官兵修鞋12萬餘雙,免收費用約8萬餘元,被人們譽為『雷鋒式的好鞋匠』。為了幫助到更多的貧困學生和弱勢群體,他想方設法亮出自己的承諾,他的鞋攤有一塊小黑板,上面赫然寫著:『鞋子穿壞請別愁,廣彬為您解懮愁;生活之中互幫助,雷鋒精神記心頭。』他還制作了2000多個優惠卡分發到學生手中,凡是貧困學生、老人和殘疾人來修鞋,一概分文不取,冬天再冷,無論刮風下雪,他都要等到學生們放學把鞋取走再收攤回家。他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誠信為本、誠實做事的品格。
1995年8月24日,他大哥發來電報說母親重病要他盡快回山東老家,但是,由於鞋攤還有五雙修好的鞋,大學生還沒來取,他一直等到傍晚學生們下課把五雙鞋取走,他纔趕到火車站,買到第二天的車票趕回山東老家。由於他堅持誠信做事,耽誤回家的行程而沒趕上見老人最後一面,成為他終生的遺憾。
1998年3月5日,他來到哈爾濱市工商局,表示要用雷鋒的名字為自己的修鞋攤注冊服務商標,想通過注冊『雷鋒號』的方式擴大鞋攤的知名度,以便為更多的困難群眾服務,市工商局對他的鞋攤資格審查後,國家商標局為他注冊了全國首例『雷鋒號』商標。多年來,每逢節假日和星期天,他都是堅持騎著自行車、帶著修鞋箱,到市社會福利院、市兒童福利院和哈爾濱近二十個社區,為特困戶、殘疾人、烈士家屬、抗美援朝老功臣義務修鞋。
幾十年來,孟廣彬深入抗震一線救災、深入抗洪一線搶險,與部隊結下來很深的情緣。自1989年以來,他行程萬餘公裡,深入部隊義務傳授修鞋手藝。他深入部隊為戰士們修鞋、修背囊、帳篷、防火服、救生衣等軍用物品5000多件,組織部隊官兵進行培訓,手把手教會了300多名戰士修鞋手藝,他為部隊贈送了9臺修鞋機器以及修鞋工具和修鞋材料,深受部隊官兵好評。多年來,孟廣彬始終本著『服務第一,誠信至上』的原則,義務為大學生、周圍老人和部隊官兵做好事、辦實事,贏得了廣大顧客的信任和肯定,用實際行動塑造了誠信形象。
立足小鞋攤,用誠信鑄造良心品質
孟廣彬做的工作雖是平凡的,但他卻做得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我雖然是個修鞋的,但我得對得起別人對我的信任,更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修鞋的每一塊皮子、每一個釘子、每一瓶膠、每一團線,我都用最好的。我修過的鞋絕不讓顧客再修第二次,我不能坑人。』姜國纔老人說:『我們上了年紀,走路抬不起腳,鞋跟磨的特別偏,自從小孟到這裡擺攤修鞋,修了頭一回,這些年就再也沒到其他地方修過鞋,他用的膠皮耐磨,鞋面壞了個洞,他補上也看不出來修過,而且經常把修好的鞋送到我們家裡來。小孟手藝好、人實在,我們都把小孟當成自己的孩子對待。』哈師大中文系劉雯雯同學說:『假期時在外地修鞋,粘一個鞋跟20元,回到學校孟師傅這裡,修一個鞋跟5元錢,明碼標價,不僅用料好,修得結實又便宜,下次還來。』
由於孟廣彬的鞋攤保質量、重信譽,在社會上很快就有了名氣,哈師大附近及遠處的居民都紛紛慕名前來找他修鞋,81歲的王子厚老人,家住道裡區西十二道街,他的左腿比右腿短10公分,穿的是一雙特制的皮鞋,每當鞋穿壞,拿出去修,都因為費時費力,又不賺錢而無人肯修。一天,他在家人的陪同下,專門找到孟廣彬,孟廣彬仔細觀察了老人的雙腿和皮鞋後,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把鞋修好。第二天,將修好的皮鞋親自送到老人的家中,老人穿上後贊不絕口,並堅持要多付錢,他說啥也不收,老人激動之餘,寫了四句詩送給他——『修鞋不是為賺錢,方便群眾解懮難,尊老扶困重誠信,學習雷鋒美名傳』。
孟廣彬常對身邊的人講:『人的價值在於能為大家做點事。錢財可以不賺、誠信不能失!』孟廣彬最大的財富就是他20多年積累的7大本、每本厚達半尺的萬人修鞋留言簿,上面有老教授、大學生、社區居民,還有外國留學生的留言,有中文、俄文、日文、英文不同國家的文字。老教授王清風留言:歲月流逝心已老,一生癡夢化波濤,悠悠往事難忘卻,人縫知音有多少。電編專業李佳音寫道:『你雖然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舉手投足間卻演繹著平凡人不平凡的人生,你就是我課堂外的老師。』心理學專業的大四女生王天琪寫道:『大學四年,孟師傅為我多次修鞋,到別處修運動鞋,只粘上,到孟師傅這修,不僅把鞋粘好,還會在周圍紮上一圈線,特結實。這7大本留言簿沈甸甸地記錄了孟廣彬用一針一線穿起的『誠信』,也是這位農民工修鞋匠誠信經營的財富。目前,這7大本留言簿分別在哈爾濱市風尚人物館和哈爾濱勞動模范展館展示,激勵更多的普通人加入『好人』行列,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堅持誠信為本,用行動踐行誓言
誠信是一種責任,一種美德,一種力量。一直以來,孟廣彬堅持『學會誠實守信,做到誠實守信』,用誠信來面對每一位顧客、每一位朋友、每一位親人,盡心竭力為需要幫助的人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盡管沒有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在平凡的事跡中卻透著點點感動,溫暖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1992年春天,孟廣彬在哈師大南校區西側門收拾修鞋攤時,發現鞋攤附近有一個棕色的皮兜子,打開後看到有很多錢,他正准備送到和興派出所時,附近做洗發香波的殘疾人王廠長來到修鞋攤,詢問是否撿到他的棕色皮包,孟廣彬將包還給王廠長,當看到包裡面1萬元錢一分不少時,王廠長要給孟廣彬200元錢作為答謝,被孟廣彬婉言謝絕,第二天王廠長又邀請孟廣彬吃飯,也被孟廣彬謝絕了。王廠長很感動,他說:『沒想到你這個小山東這麼誠實,兜子裡的錢足夠你掙好幾年的,你這修鞋攤不要了,一走了之,拿這些錢乾別的去,也能改變你現在的處境』,但是,孟廣彬卻用朴實的語言說:『廠長,那不是我的錢,我撿到了還給你是應該的,我人窮志不窮,人活著不就是活個仁義、講個誠信嗎?花別人的錢不好受啊!不是用自己雙手掙來的錢,買東西吃著也不順暢啊!』孟廣彬在29年的修鞋過程中,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生活並不富裕的他共拾到並還給失主的現金、支票等錢物近20餘萬元,彰顯出孟廣彬拾金不昧、不計名利、誠實守信、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和做人態度,成為大家認可的道德楷模。
作為我省第一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黨員,他具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他經常深入全省各部隊、大中小學和企事業單位,傳播誠信理念,宣講『雷鋒精神』共計100餘場;他先後被哈市南崗公安分局聘為『警風警紀監督員』,被哈工大、哈師大、122中學校、花園小學等聘為『德育工作校外輔導員』,積極宣傳『誠實守信光榮、見利忘義可恥』,為加強哈爾濱的誠信建設、為哈爾濱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力量。29年來,孟廣彬還堅持弘揚雷鋒精神,熱心公益事業,愛心服務群眾,做到有難必援,以一己之力傳遞正能量,他的資助對象達百餘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3萬餘元,做好事5600餘件,義務服務對象達1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