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0日訊 炎炎盛夏,相約依蘭。暢游五國頭城,解密宋金風雲;體驗巴蘭河漂流,釋放激情無限。
依蘭,區位獨特,生態優良,位於小興安嶺、張廣纔嶺、完達山脈三山聚首之地,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蘭河四水交匯之處,森林覆蓋率達到42%,是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近日,依蘭縣舉行了『五國頭城景區開園暨第十五屆巴蘭河漂流節』媒體推介會,眾多媒體和游客現場參觀了重新修復開園的五國頭城景區,親身體驗了中國北方第一漂——巴蘭河漂流。
本次推介會重點突出依蘭縣旅游的主題——『養心古城,生態依蘭』。依蘭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自然生態風光秀美,自古就有『聲聞塞北三千裡,名冠江南十六州"的美譽,在旅游產業發展上具備良好的基礎和許多縣市難以比擬的優勢。
依蘭新一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在廣泛征集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養心古城、生態依蘭』的旅游主題,提出了『一心(以縣城為中心)、兩線(巴蘭河沿線和牡丹江沿線)』的旅游發展思路,投資1000萬元回收並修復五國頭城和東山公園兩個景區,成立了五國城文化旅游公司,收儲旅游產業發展用地50萬平方米,依蘭旅游文化呈現出大發展、快發展的良好局面。暢游五國頭城解密宋金風雲
國家AA級景區五國頭城景區是以『靖康之變』為背景修建的,始建於2003年,2017年初依蘭縣政府投資重新修建了景區。
景區佔地面積3.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200平方米,分為城門牌樓、坐井觀天遺址牌坊、昏德公府、重昏侯府、胡裡改路萬戶府、東路都統兵寨、演武場、地窨子、臥龍泉、韋妃南歸亭、洪皜傳書亭等景點,藝術地再現了宋遼金時期的依蘭歷史風貌;景點內布有靖康之變歷史展室、二帝在五國城展室、五國名鷹展室、依蘭風光攝影展室、五國城洞藏酒展室、五國頭城玉器展室、五國頭城根雕展室等,彰顯出古城依蘭豐富的文化內涵,是省內乃至東北地區難得一見的歷史文化游精品。為激發廣大群眾了解依蘭、熱愛家鄉的熱情,依蘭縣委縣政府決定將五國頭城景區對依蘭縣城鄉居民免費開放。
景區加強了室內軟件開發,對四合院重新布展,邀請依蘭攝影家協會、書法協會、詩詞協會、書畫協會入園布置作品展,增強景區的可觀賞性和文化韻味。借助五國頭城景區重新開園的有利時機,依托五國城旅游文化公司,研究開發體現依蘭特色和有紀念意義的旅游商品。在園內新開發一處景點演武場,游客可以在此穿戴金國服飾射箭、照相,增強景點的趣味性。
體驗北方第一漂觀賞巴蘭河風光
巴蘭河發源於小興安嶺南麓,全長108公裡,依蘭境內36公裡。巴蘭河是由山間泉水匯聚而成,巴蘭河漂流被譽為中國北方第一漂,2000年開始接待游人。目前,漂流區內已經開通15公裡的巴蘭河漂流和12公裡的巴蘭河源頭漂流。
巴蘭河漂流有三奇:一奇沿途風光美。巴蘭河穿行於崇山峻嶺之間,漂流區段內共有9處激流、18道水灣,18道險灘,在漂流的同時,可以欣賞到布達拉宮、烽火岩、神蟾進諫、鐵嶺勁松、九女神峰、九女浴灣、情侶灘、星石聽濤等景觀;二奇水質清洌。巴蘭河是中國北方內陸河流中,屈指可數的未受到污染的河流之一,漂流區內人煙稀少,無數山泉匯聚成巴蘭河,為山溪性冷水河,入口甘甜,即使是在炎熱盛夏,河水最高水溫也只有8℃-9℃,為一類水質;三奇水流速適中。河水時而平緩如鏡,時而湍急蕩漾,有『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刺激,有悠然自得的輕松愜意,乘皮筏自上而下漂流,可以體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巴蘭河漂流一向以全省景色最美、河道最寬、落差最好而著稱,已唱響中國北方第一漂的品牌,成為依蘭旅游業的龍頭項目。
四塊石景區紅色游弘揚抗聯精神
四塊石景區位於依蘭縣丹清河風景區,1989年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風景名勝區,是小興安嶺南麓在依蘭境內的最高峰,海拔980米,是東北三省以抗聯遺址為主要內容的重要紅色旅游景區,是東北抗聯堅持抗日戰爭14年之久的最好見證。
這裡曾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秘密營地,抗聯三、四、五、六、八、九、十一軍都在這裡活動過。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兼三軍軍長趙尚志、北滿省委書記馮仲雲、六軍政治部主任李兆麟、五軍軍長吉東省委特派員周保中、六軍軍長戴鴻濱等都曾在這裡參加過抗日活動。李兆麟將軍那首『火烤胸前暖,風吹背後寒』的《露營之歌》就誕生於此。
這裡山勢險峻,景色壯觀,不僅是革命聖地,還是全國著名的旅游風景名勝區。景區內有『一線天』、『月亮門』、『煙火洞』、『駱駝峰』、『老虎嘴』等著名景觀20餘處,使得游客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可以欣賞到秀美的自然山色。
依蘭縣為進一步弘揚抗聯精神,在四塊石一帶經過整理修復,闢建了四塊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進一步建設景區,縣政府累計投資1000餘萬元,修建了通往景區的道路、停車場、導入系統、公廁、棧道、景觀亭等基礎設施,將四塊石景區打造成了融觀光旅游與紅色旅游於一身的著名旅游景區。四塊石景區以其特有的生態資源和革命遺址,已經成為省內外生態游和紅色游主要目的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