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0日訊 5月12日,佳木斯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六個一』活動儀式正式啟動。在西南崗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81歲的學府社區居民唐傳勛一邊做著健康體檢一邊與他熟識的全科醫生韓醫生簽下一份『家庭醫生責任制簽約服務協議書』。這是佳木斯市全面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又一新舉措。
近年來,佳木斯市不斷提昇社區衛生服務能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全覆蓋、健康小屋的建設、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的推進,進一步完善了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日臻完善
『小病先在社區治』對佳木斯市居民來說早已經成為常態,這與佳木斯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長足發展密切相關。
佳木斯市社區衛生工作於2003年啟動,2011年,對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了集中規范化建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由2011年10類41項增長到2016年的12類46項,人均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准由25元提高到2016年的45元。佳木斯市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重新規劃調整,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由21家增至33家,人口覆蓋達95%以上。
同時,佳木斯市不斷加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成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績效考核專家庫和指導中心。由項目組織管理類專家、項目執行類專家、婦幼健康管理類專家、衛生監督協管類專家等7類116位專家組成專家庫。並隨機抽取相關專家成立績效考核組,對各縣(市)區和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等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情況進行考核,讓考核結果與專項補助資金撥付掛鉤。截至2016年底,規范建立健康檔案人數由2011年的630012人增至823404人,規范建檔率由2011年50.1%增至80.1%;65歲以上老人健康管理由2011年12458人增至76089人。高血壓、糖尿病健康管理分別由2011年的29636人、7487人增至50107人、18987人。
為社區居民自助健康服務建平臺
『上回去大醫院體檢花了挺多錢,在這居然能免費體檢,早知道我來這就好了!』王阿姨今年63歲,家住在安民社區,一周前她從朋友的口中得知保衛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以免費體檢,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過來了,沒想到真的實現了免費體檢。
近兩年,每逢周一至周五,一些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某個房間裡都會擠滿前來體檢、就醫和諮詢的居民。這個房間叫做『健康小屋』,受檢者可自主、自助地選擇進行身高、體重、骨密度、血糖等多項體格檢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則通過建立健康檔案,監測受檢群體健康狀況、分類管理。
2014年開始,市衛生計生委著力推進『健康進家庭、小病在社區、大病到醫院、康復回社區』的發展模式。至2016年底,在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健康小屋』,安排專人引導、指導城鄉居民進行自助健康檢測,有針對性地實施疾病乾預和健康管理,提昇了人民群眾的自我健康保健意識。社區診療人次數由2011年60740人次增至131188人次,雙向轉診由2011年47人增至1456人。
2017年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新建10個健康小屋列入20件民生實事中。截至5月底,友誼辦、佳東辦、造紙辦、高新社區等四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健康小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蓮江口辦、佳西辦、萬力、南崗辦正在設備調試;橋南辦和佳南辦建設推進中,近期將陸續投入使用。
家庭醫生簽約讓居民首診在基層
『要不是家庭醫生,我都不知道我得了這麼嚴重的病!』家住怡安社區的李先生在社區服務中心進行健康體檢時,他的家庭醫生何醫生通過彩超發現他的腎髒長了一個瘤,建議他去三甲醫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通過開展健康自我乾預,使居民及時了解健康狀況並自我乾預,促進基層首診、分級診療,為群眾提供綜合、連續、協同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科醫生團隊長期為慢病、臥床病人,60歲以上行動不便老年人,空巢老年人,產婦和新生兒,重癥精神病,殘疾人等重點人群簽約進行訪視和健康管理服務。根據簽約服務居民的病情,凡超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診療能力,即開具轉診單,通過與上級醫院轉診渠道,接受上級醫院更便捷、更方便、更專業、更有效的診療及健康保健服務。采取適宜技術、設備和藥物為居民有限提供常見病、多發病診療、病情穩定的慢病防治,引導居民首診在社區,逐步完善社區首診制度。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工作,2013年開展試點,2014年全面推開。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建家庭醫生團隊145個,從重點人群和重點疾病入手,優先覆蓋老年人、孕產婦、兒童、殘疾人、失獨家庭、貧困家庭,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結核病等慢性疾病和嚴重精神障礙患者等,全科醫生團隊通過主動服務、上門服務方式,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乾預、協助轉診和預約診療等健康管理服務,充分發揮居民健康『守門人』作用。截至3月底,佳木斯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新簽約20566人,累計簽約206252人,簽約率達到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