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伊春
搜 索
"林都"伊春借"綠"生"金"
2017-07-11 09:30:37 來源:新華網  作者:馬曉成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新華社哈爾濱7月10日電 位於小興安嶺南麓的小城伊春,曾是我國主要的天然林采伐生產基地。開發建設60多年來,共為國家建設提供優質木材2.7億立方米,佔我國國有林區產量的近十分之一,這座小城也因此被稱作我國『林都』。

  老伐木工人甄長龍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現在還能記起『林都』過去的樣子:『喘著粗氣』的森林小火車拉著木材,穿行在林海雪原中;油鋸聲響徹山谷,粗壯的原木順著山上的坡道,轟隆隆地滾下山腳。

  靠山吃山,是很多資源型城市的共同特征,伊春也不例外。采伐樹木,加工木材,伊春仿佛就是一座大型的木材加工廠。

  持續數十年的采伐,在滋養了伊春成長的同時,也讓這片土地漸漸被『透支』。紅松是伊春主要的森林采伐品種,大量的采伐使伊春林區天然紅松資源從開發初期的108萬公頃、約1.5億立方米蓄積,下降到不足5萬公頃、約590萬立方米蓄積。

  為保護森林資源,2011年伊春林區停止了主伐生產。2014年,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伊春林區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業性采伐。

  放下了斧鋸,伊春市的經濟增速一度下降9.4%,上千家企業關停。

  但停伐讓森林得到了休養生息。從2010年至今,伊春林木總蓄積提高了0.3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從83.9%提高到84.4%。

  伊春人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擁有的自然資源,換一種新的角度,重新定義『靠山吃山』。

  『大自然已經將綠色的資源稟賦給了我們,好山、好水、好空氣,正是伊春擁有的最好資源。』伊春養溪谷生態景區負責人馮顏斌說。

  『我們伊春人常說,「林都」待客不用酒,捧出綠色就醉人。以前我們總覺得靠山吃山就是向大山索取。但是現在,我們放下了斧子鋸子,一樣也可以靠山吃山。』烏馬河林業局原采伐工人李秀梅說。

  據統計,2016年伊春共接待游客1002萬人次,同比增長40.2%,實現旅游收入87.1億元,同比增長41.9%。7月初,伊春市舉辦了首屆旅游發展大會,『小城不大,風景如畫』的伊春,正加速用『綠色』帶動林區轉型發展,打造夏日『旅游名片』。

  目前,旅游業帶動的第三產業在伊春GDP佔比已達63%。今年一季度,當地GDP實現34.4億元,同比增長4.8%。(完)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