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齊齊哈爾
搜 索
高溫"撩熱"鶴城冷飲消費 外地品牌瓜分市場本土企業淡出
2017-07-11 15:40:03 來源:東北網-鶴城晚報  作者:聞小兵 王佳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7月11日訊 近期的持續高溫,『烤驗』著鶴城市民。馬路上的行人愁眉苦臉,直抱怨熱,而冷飲批發市場的經營者們卻個個眉開眼笑的。對他們而言,節節攀昇的氣溫,意味著冷飲的旺季到來。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齊齊哈爾市的冷飲市場已經被外來品牌瓜分,本地冷飲廠家漸漸退出競爭。

  大超市難覓本土冷飲品牌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市區內的冷飲基本都被外地品牌佔領,本土品牌只有一些小超市內佔有一定的比例,不過品類並不算多。

  在某大型超市,記者看到冷飲的品牌主要為蒙牛、伊利、雀巢、和路雪等品牌,沒有一個本土品牌。在多個大中型超市內,情況也基本類似,外地品牌佔據了絕大多數,本土品牌只有北極奔月在部分小超市中有售,不過種類以及數量都遠遠不及其他品牌。

  建華區某大型超市的值班經理介紹說,現在和路雪、雀巢賣得最好,銷售達四成;其次是伊利、蒙牛,兩者加起來大概佔三成,其餘的就是一些小品牌來『分食』了。該經理介紹說,超市裡都進外地品牌冷飲,本地品牌在超市裡壓根就見不著影子。

  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為迎合市民的多層次、差異化需求,越來越多的進口冷飲搶灘齊齊哈爾市市場,這兩年賣的比較火爆的還有俄羅斯冰淇淋,不但價格便宜,口感也不錯。

  路邊店本土產品銷量逐年萎縮

  即便是在路邊小賣店,本土冷飲品牌也只佔據很小的一塊位置。在不少路邊商店的冰櫃裡,多被蒙牛、伊利、紅寶石等品牌的雪糕佔據。在一家商店,冰櫃裡只有蒙牛和伊利的品牌雪糕。店主告訴記者,去年他賣過一家本土品牌的冰棍,但由於銷量不如蒙牛、伊利等品牌,所以今年沒有進貨。

  在一小區門口的小超市裡,記者找到了北極冰棍,店主告訴記者,也有人專門來找北極冰棍的,多是中年人,總體看不如『東北大板』『沈陽中街』賣得快。

  這幾天,龍沙區合意路上一家超市的生意火爆。店老板告訴記者,近期齊齊哈爾市天氣炎熱,生意還不錯。采訪過程中,他就接到多個電話,都是要求送冷飲上門的。『本地冷飲進貨的量相當少,進貨會首選外地冷飲品牌。例如蒙牛、伊利等品牌。』該老板說。

  位於龍沙區青雲街上的一家超市,是一家經營了十多年的老店。店主老趙向記者透露,在進貨上,外地冷飲明顯要比本地冷飲種類豐富,顧客也更青睞一些知名品牌,所以本地冷飲進貨量這幾年逐漸減少。

  本土冷飲企業淡出市場

  很多60後、70後的市民都記得,齊齊哈爾市的本土品牌北極冷飲,曾經何等輝煌!以前一到夏天北極冷飲店就要排長隊。不過,近日記者聯系到北極冷飲廠的負責人,竟意外得到北極冷飲即將停產的消息,不免讓人唏噓。

  得知記者采訪,這位北極冷飲廠的負責人發出了一聲嘆息:『這幾年,一些洋品牌和外地大品牌冷飲佔據了齊齊哈爾市冷飲市場90%的份額。現在的人們都喜歡進口產品、追求高大上的感覺和新鮮口味,導致我們本土的老品牌北極冷飲不管是零售還是批發的銷量都大不如以前了。而且現在人工費用、奶粉等原料價格支出巨大,工廠總是處於一個入不敷出的狀態,冷飲生意真的是越來越不好做了。沒有一個做買賣的不希望自己的生意好,對做冷飲生意的人來說,天越熱,生意越好做。可是今年夏天,接連刷新氣象紀錄的高溫天氣,無疑是難得的「天時」。不過,做了這麼多年冷飲生意今年卻是出貨量最少的一年,每天的出貨量連一百箱都不到,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采訪中,一些60後和70後的市民都表示還是很懷念小時候的冷飲味道。可是齊齊哈爾市的本土品牌多年來一點新的變化都沒有,而且價格和花樣翻新的外來品牌相比也並不佔優勢,導致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遺忘。

  市民娜娜說:『前幾天突然很想小時候吃的冰點和冰糕,和朋友找到了一家老字號的冷飲店,吃了10勺冰糕和兩個冰點就花了44元,都夠我吃6個肯德基的聖代冰淇淋了。』80後市民小剛說:『現在各種品牌的冷飲應有盡有,我最愛吃的是俄羅斯冰淇淋,奶味很濃,價格還便宜。還愛吃的就是伊利和雀巢的冷飲,本地的冷飲我基本不買。』

  外地品牌經營靈活迅速走紅

  走訪時,記者發現,這兩年『爆紅』的還有大慶的東北大板、哈爾濱的馬迭爾、沈陽的中街,齊齊哈爾市街頭的超市幾乎每家都擺著一臺東北大板專用冰櫃。

  在龍沙區新華小區附近的一家超市內,老板王先生介紹說,東北大板這幾年迅速火了。本地品牌則只有北極奔月。王先生介紹說:『本土品牌一般價格較便宜,利潤也少一些。平時買的人也比較少,消費者還是喜歡大品牌。現在每天賣得最火的除了蒙牛和伊利兩個品牌就是「東北大板」了,「東北大板」這幾年已經在全國火起來了。「東北大板」不進大型超市,主要在攤點零售。「東北大板」之所以能夠在市場上迅速鋪開,得益於前期投入。冰箱免費供攤點使用,使用周期大概是4-10月份,後期回收。每個月補貼60元電費,業務員循環到各個攤點補貨,攤主幾乎不需要付出什麼成本。每支售價3元,成本只有2元錢,攤主的利潤在1元左右。』

  低脂低糖冷飲受追捧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目前冷飲消費有兩極分化的趨勢,有人喜歡奶味重的新款冰淇淋,而有些市民則喜歡解渴功能的棒冰。與此同時,記者了解到,低糖、低脂的冷飲成為今夏的『新寵』。今年各大超市、便利店的冰櫃裡冷飲以組合型冰淇淋、雪糕為主,這類冷飲的奶油成分和含糖量與往年相比較低。

  一位超市老板告訴記者,今年這些含糖量低的產品的確是冷飲市場的主推,越來越多的市民注意飲食健康也使得今年的冷飲走低糖低脂路線。『現在的消費者大多偏愛低糖冷飲,主要是因為低糖冷飲口感更舒服,不那麼膩,在春季也有銷路。加上現在吃冷飲的大多是年輕人,尤其是作為冷飲消費主力軍之一的年輕女孩,愛嘗鮮又怕發胖,低糖冷飲就成了她們的新寵。』該老板表示。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今夏市民對冷飲消費的熱情度很高,40%左右的受訪市民每天花費在冷飲上的預算是5元至20元。由於今夏高溫天接踵而至,記者采訪的市民中超過半數表示今年的冷飲費開支高於往年。

  地域品牌如何重生和發展?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無論是大型商場、超市,還是零售小賣店,齊齊哈爾市本地冷飲產品都比較少。從事冷飲銷售20多年的王先生告訴記者,齊齊哈爾市本土的冷飲無非就是奶+冰、綠豆沙等,新品種寥寥無幾。而洋品牌和外地廠家不斷推出夾心、脆皮、朗姆酒、焦糖、香草、抹茶等復合型口味的冷飲,品種多不說,而且口味各異,形狀也各具特色,所以銷路自然好。而且齊齊哈爾市市民對知名冷飲品牌認可度高,例如『和路雪』、『蒙牛』、『伊利』『雀巢』等。

  王先生認為,外來品牌依靠資金、技術方面的優勢確實給本地品牌帶來了極大的衝擊,但同時本地企業自身因素也不容忽視。這幾年外地品牌大量進入齊齊哈爾市,而本地企業卻沒有看到潛在的危機,安於現狀,沒有加大生產設備、品牌包裝等方面的投入,以致外地品牌一來,短時間內便失去抵抗力。同時,消費者對冷飲類產品口味、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隨著消費水平的逐年提高,低檔冷飲產品已漸漸失去它的消費群體。

  王先生說,同樣是地域品牌,哈爾濱馬迭爾走的是完全不同之路。受限於國企體制,以前馬迭爾冰棍銷售一直局限在哈爾濱。2013年,民企北京奧奇樂工貿有限公司與馬迭爾集團簽署了商標使用許可合同,成立北京馬迭爾食品有限公司,這家老字號纔走出哈爾濱。北京馬迭爾在北京建廠,並挖來了哈根達斯高管,開啟了擴張的步伐。按照計劃,馬迭爾未來5年將在全國6個大區投資20億元以上新建立6個生產基地,直接輻射各個大區的銷售渠道,以縮短配送距離,減少冷鏈成本。同樣是區域品牌的沈陽中街冰點與高校達成『食品研發基地』,市場上現在不僅有中低端的街頭產品,還在一些城市開出了高端概念店,並進駐了機場。這些地域品牌的重生和發展值得本土企業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