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動車組拉動美麗城區再昇級
——哈爾濱市香坊區城管局開啟管理、執法、作業『三位一體』
東北網7月12日訊(記者 遲亦達)智慧城管模式,新機制正驅動著轄區環境加速蝶變……近日,哈爾濱市香坊區街路環境正在經歷一場提檔昇級革命,而驅動環境變化的引擎則是香坊區打造了管理、執法、作業『三位一體』智慧城管新模式。『三位一體』智慧城管模式是行政資源的高效整合,是智慧城管平臺監督執法的無縫銜接。新機制詮釋了全方位、全口徑、全概念的大城管內涵,『三位一體』城管動車組正高能效地拉動著香坊美麗城區創建更上層樓。

香坊區城管局執法現場。(香坊區委宣傳部提供)

香坊區執法局拆違現場。(香坊區委宣傳部提供)

香坊區執法局拆違現場。(香坊區委宣傳部提供)
城管執法合並,機構做減法換來行政效能的加法
2017年4月,香坊區在哈爾濱全市率先將城市管理和行政執法資源有機整合,合並行政執法、市政和市容管理隊伍,理順城管和執法職能,總體劃分為8個管理執法網格區域,29個網格管理中隊,統歸8大科室管理,搭建『一站式』平臺,強化管理和執法職能。合並後的香坊區城管局,從領導機制上打破了以往城管與執法分立,各部門單打獨斗、各自為戰的局面,最大程度打破行政壁壘。香坊城管局組建執法大科後,執法力量相對集中,過去屢教不改的通鄉、樂松、安埠等商圈各類違章行為得到明顯控制。香坊區在行政機構設置上做減法,打造精兵簡政的大處室換來的是行政效能上的加法,城管+執法形成1+1>2的合力效應。
網格管理,理清權責開啟城區精細化管理革命
城市管理與執法機構設置理順後,香坊區正式開啟了『三位一體』的城管新模式。所謂『三位一體』就是管理、執法、作業的城管三大職能集中於網格管區內同一批城市管理者身上,從職能設置上詮釋了為全方位、全口徑、全概念的大城管理念。把『三位一體』的城管模式注入網格是香坊區城管局開啟城市管理精細化的首創秘籍。
香坊區城管局以街路為基線,將整個香坊區劃分為8大區域。管理人員、8大執法科室、環衛作業及『城管天眼雷達系統』全部被注入這8個網格內。形成層層監管、時時監控、及時處置,全覆蓋的城市管理新格局』,全區街路城管工作的權責被以地理坐標的方式落實到了具體人頭上。誰的網格沒管好、誰的工作沒做好,區城管局可以精准定位啟動追責程序。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推諉扯皮、不作為等行為。三位一體網格管理實施一個多月,各執法科室扣押佔道房16座,拆除各類牌匾廣告100多處,清理各類佔道物品1000餘處。和平路中醫藥大學周邊、香坊大街橫道街周邊、長江路及電碳路三環沿線商販違章佔道等行為是多年來屢禁不止的頑疾,網格管理人員對上述區域定崗定人不間斷管控,違章現象得到全面控制。同時,香坊區還以庭院為基點,劃分24個網格負責全區庭院城管工作,同樣取得明顯成效。
環衛新職能,3000環衛工構築『城管天眼雷達』
在『三位一體』城管模式下,環衛作業人員與市容市政、執法人員融為一體。3000多名環衛工人除了街路保潔職責外,有了新職能,即在保潔過程中,及時發現並采集各類城管問題,並第一時間上報。3000多環衛工、6000多雙眼睛構築起覆蓋全區、無死角的『城管天眼雷達』,這一做法首開全市環衛保潔史先河。據統計『城管天眼雷達』建成後,香坊區內城管問題平均抵達現場處理的時間僅為15分鍾。而曾經走各種程序,再轉給執法人員往往需要幾天的時間。
智慧城管,創新為民打造作風轉變『香坊樣本』
為方便百姓監督,香坊區城管局打造『微信城管監督平臺』。居民關注『香坊微城管』微信公眾號,把發現的各類城管問題,用手機拍照、情況簡單描述,然後發送到微信平臺,執法人員收到信息馬上到場處置。市民微信舉報受理流程只需要5秒鍾,比原來電話舉報提速180倍,智慧城管讓監督和執法真正做到無縫銜接。同時,智慧城管系統,對城管資源實現全程監控。如大型清掃車,開出去後,去了哪條街路,停留多長時間,完成多少保潔任務,有沒有公車私用,智慧城管平臺一目了然。香坊區把智慧城管作為構建服務型政府的載體,借助互聯網+,創新再造了城管工作流程,讓百姓不跑腿就能維護自己的權益,同時實現了城管資源高效、有序、透明化運行。在全市深入開展作風整頓的大背景下,香坊區智慧城管,以創新為引領打造一個作風轉變的生動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