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4日訊 (記者 陳顯春 )13日,『精准扶貧采訪行』走進泰來縣采訪,該鄉依靠龍頭企業強大的牽引力,成脫貧攻堅、富縣富民的主導產業,為貧困戶提供多個就業機會、多種脫貧途徑,不用離鄉打工賺錢。
『飛鶴落寧姜,打工不離鄉』。隨著飛鶴集團2016年在泰來縣寧姜鄉投資40億元建設奶山羊養殖場項目的開工,寧姜鄉百姓幸福的日子也來臨了,尤其是那些工作不好找、重活乾不了的貧困戶。

飛鶴奶山羊養殖場,貧困戶的脫貧的希望。東北網記者 陳顯春 攝
貧困戶唐春雷一家三口人,靠僅有的5.9畝地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飛鶴入住寧姜鄉後,唐春雷被招入飛鶴工作,因為他是貧困戶,企業對他很照顧,進行免費崗前技術培訓,現在他負責設備維修,每月工資3000元,並且還有五險一金。
飛鶴集團積極履行社會義務,吸納貧困群眾就業帶動脫貧。據泰來縣扶貧辦主任朱清山介紹,2016年,飛鶴奶山羊項目僅在建設施工中就吸納213名貧困群眾就業,人均月工資3000元,工期6個月,帶動600餘人脫貧。企業去年還重點從貧困群眾入手,分兩期招錄長期員工78人,並派往陝西『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行為期6個月的技術培訓,目前已有40名學員返回養殖場上崗。隨著後續建設用工以及日常生產管理用工的不斷增加,通過吸納就業,該項目每年可帶動2000名以上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據了解,圍繞飛鶴龍頭的牽引,脫貧模式也多種多樣。扶貧資金資產收益帶動脫貧。2016年,利用產業扶貧專項資金3000萬元,啟動基礎母羊場、胚胎移植中心、奶山羊繁育科研中心等工程建設,建成後整體租賃給飛鶴乳業集團。通過資產收益扶貧,目前已到位資金240萬元,拉動15個村、1200戶特困戶穩定脫貧;流轉貧困戶土地帶動脫貧。2016年,飛鶴奶山羊項目已流轉貧困戶土地2萬畝用於種植飼草飼料,從貧困戶手中流轉的耕地均為旱田,流轉價格每畝在400元以上,高出農民自行流轉價格100元左右,帶動220戶貧困戶脫貧;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帶動脫貧。依托飛鶴集團,利用一億元的扶貧再貸款,從今年起,投入到企業生產經營,年可獲得企業分紅400萬元,可為2058名一至三級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殘疾人提供脫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