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7月16日訊 兩個月,窮游14個城市,在大學和青年旅捨做了30多場公益演講。這個夏天,27歲的張小呆,做了一件挺酷的事兒— —帶著聲音去旅行。

張小呆本名張寶,曾是龍廣高校臺的一名主播,辭職後當過半年『北漂』。今年年初,回到家鄉哈爾濱後,他在網絡上做起了『鑒音師』,幫人糾正發音,教大家如何讓聲音更悅耳。從5月起,他一邊旅行一邊做聲音直播節目,並一路分享旅行見聞。如今,在『荔枝FM』和微信公眾號上,每天有來自全國各地的上萬個『聲粉兒』,等待著他的『發聲』。
11日下午,生活報記者見到了旅行歸來的張小呆,跟這個長相略顯呆萌的大男孩,一起聊聊『聲音旅行』的故事……
電臺主播變『北漂』 辭職後帶著麥克風上路
去年6月,從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後,張小呆非但沒當醫生,還順帶辭掉了電臺主播的工作。他跑去北京一家公司做項目,薪水高、節奏快,在『錢串子』的路上越走越遠。
由於工作非常忙,他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有時甚至要加班到早上6點。苦和累都還能忍受,讓他真正感到憋悶的是, 『只有鈔票,沒有成就感』。畢竟在媒體待過兩年,用他自己的話說, 『身上總有種莫名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蠢蠢欲動』。
在當電臺主播時,張小呆是個『歡脫』的陽光青年,在節目裡撒過不少『雞湯』。正糾結時,一位從前的聽眾『推』了他一把。這位聽眾在他微博上留言: 『呆哥,我從高二就聽你的節目,現在大二了。最近很想再聽聽你的聲音,就去音頻網站搜你以前的節目,結果沒找到。我相信,不管你在哪兒,一定正做著自己最喜歡的事兒。』
看完這條留言,張小呆失眠了好幾天,一遍遍地問自己: 『我現在做的,真的是我喜歡的事兒嗎?』沒過多久,他便遞了辭呈,回到了哈爾濱。這回他轉戰新媒體,成了『荔枝FM』上的『聲音指導張小呆』,一邊教網友『訓練好聲音』,一邊用有感染力的嗓音傳遞溫暖故事。
今年5月3日,張小呆背著換洗衣服、麥克風和電腦,決定開始他的『聲音旅行』。『不是有句話嘛,身體和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張小呆解釋道, 『我當時沒想那麼多,就是想出去轉轉,認識更多的人,見識更多的事兒。』
進高校演講曾被奚落『20多歲出門不帶項目,你不覺得自己挺可笑嗎?』
和他預想的差不多,最初『聲音旅行』並不順利。在黑龍江,有聽眾知道張小呆的名字,可到了外省,他幾乎成了『路人甲』。第一站是長春,有人聽說他要進大學做公益演講,教大學生朗讀和溝通技巧,一度懷疑他是來『賣課』的。
說來也巧,剛到長春的大學時,張小呆隨手發了條微博。正當他差點兒被校領導拒絕時,一個冰城老鄉正滿校園找他, 『呆哥,我一直在關注你的微博,這下總算找到你了,好想聽聽你的演講!』這個熱心的女孩,不但證明了他的身份,還拉來了很多同學捧場。
『聲音是人的「第二張臉」,我來幫你們的聲音做「微整形」。』張小呆在講臺上侃侃而談,教人如何叼紅酒木塞改善『大舌頭』,建議前後鼻音不分的同學含圓糖練朗誦,並告訴大家演講時注意哪些問題……
離開長春的大學後,他又去了吉林師范大學、山東大學、濟南大學等高校演講。當然,一路上他碰過不少釘子。有一回,張小呆說明來意後,一個校園廣播站的女大學生,一臉不屑地說: 『你都20多歲的人了還玩公益?出門也不帶個項目,你不覺得自己挺可笑嗎?』告訴他,只有交1500塊錢,纔允許在校園裡演講……
旅途中的一盆盆『冷水』,並沒有澆滅這個文藝青年的熱情。更多的理解和善意,支橕張小呆一路往南走。他收到了不少網友的鼓勵, 『真棒!一路聽下來,感覺自己好像也在跟你一起旅行』,還有人給他『打賞』旅費,幫他改善伙食。
出發一周後,張小呆在微博裡這樣寫道:帶著很多疑惑,也帶著很多夢想,誰會知道明天會怎樣,但我知道,只要出發就會更好。
一路用『聲音』換床位 他在青旅跟人聊嗨了
『大家好,我是張小呆,我在開往蘇州的火車上……』 『聲音能到達的地方,我都會努力踐行,我在南京向你問好……』張小呆身後時而嘈雜時而安靜,旅行中的興奮、驚喜、顛簸、疲憊統統被收錄其中。
除了進高校演講、受邀參加大連、南京等地的廣播節目,每到一座城市,張小呆一定會去青年旅捨『發聲』,青旅老板為他提供免費的床位,這也幫他省了不少錢。
一大群年輕人,坐在青旅的吧臺旁、窩在沙發裡、靠在窗戶前,聊家鄉、聊夢想、聊文學和電影。張小呆說,他特別喜歡那種感覺, 『彼此不知道名字,可能因為對方穿了一件綠衣服,就稱對方「小綠」,然後天南海北聊嗨了……』一路上,他住過13個城市的青年旅捨,站在小舞臺上,教大家如何在青旅交朋友,怎樣用『低音慢速』的語調跟陌生人攀談。無論近百人還是只有三四個人,他都一樣用心。
青島的落日,杭州的煙雨,南京的老街,蘇州的小橋流水……在張小呆看來,比美景更值得留戀的,是『萍水相逢路遇知己』。在泰山腳下,他跟熱情好客的青旅老板一起拼酒;在大連,他跟下鋪的香港大學生結伴下江南;在南京地鐵,他給熱衷網絡的76歲大媽講自媒體;在『西施故裡』諸暨,一個年近五十的『聲粉兒』,特意跟單位請了三天假,陪他一路逛吃;在杭州,一個在橫店跑龍套的貴州女孩,專程坐車去找他,跟他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今天穿高跟鞋淋了一天雨,只為了一個鏡頭……』
『治愈系』聲音勸退黑民營醫院化驗員
6月 20日,張小呆路過杭州,那天是他27歲生日。全國各地的『聲粉兒』給他錄了段音頻,南腔北調的祝福,聽著既有趣又暖心, 『很高興在網上遇見你,關於聲音,關於夢想,關於旅行……』 『生日快樂,希望有一天,我能在西安與你相遇!』他們幫張小呆預訂了個四星賓館的房間,還訂了鮮花,叫了外賣。『我和他們沒見過面,甚至不知道對方的名字,但我很感激他們這一路上的鼓勵和支持。』張小呆感慨道。
一個人的『聲音旅行』,最終『點亮』了很多人的夢想。有個『聲粉兒』是個日企白領,見張小呆勇敢上路,跟他說『我馬上要去參加面試了,我從小就夢想當大學老師,我覺得是時候去試一試了。』一個黑民營醫院的化驗員,也在他的勸說下『棄暗投明』了, 『我想像你一樣,做點兒有意義的事兒,不想再騙人了』……
去年春節,張小呆說畢業後不想當醫生時,他的父親氣得捏碎了酒盅。如今,這位父親的觀念轉變了, 『你還年輕,去做你想做的事吧,你可以不成功,但只要你善良,就是我的好兒子,大不了以後回來跟我賣花……』張小呆希望秋天時能繼續他的『聲音旅行』,從上海一路到海南,分享更多的故事,用『治愈系』聲音影響更多人,真真切切地體會自己的存在感和那並不虛無的人生意義。
『我在城市中游走,想要見到更好的自己,你願意見到更好的你嗎?』在網絡平臺,他用和緩低沈的語調,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所有心懷向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