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17日訊 年初以來,省農委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創新思路,紮實推動點對點營銷、集團和個人定制、基地和農產品眾籌等多種形式的農產品新型營銷模式,全省互聯網+農產品營銷風生水起,不斷提速,並湧現出了一批模式新、效果好、可復制的典型項目;為提昇價值鏈、促進農產品『賣得好』積累了經驗,趟出了新路。從今天起,本報將陸續推出一批示范效果好、帶動能力強的互聯網+農產品營銷典型報道,希望大家可以從中獲得靈感,吸取經驗。
自從兩年前試水『C2F』互聯網營銷,肇源縣?魚溝萬基谷物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就一飛衝天,成功走出了一條互聯網轉型特色發展之路。
被網友親切地稱為『肇源?魚溝』的肇源縣?魚溝萬基谷物加工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淡水魚、湖蟹、大雁、鹼地大米、蘆葦飼養、種植、加工、物流、銷售為一體的大型產業化農業公司,現有水稻種植面積15萬畝,雜糧雜豆面積5萬畝,水域面積12萬畝,草原面積3萬畝,是大慶市最大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國家級健康養殖示范場,黑龍江省首批有機農產品示范基地。通過互聯網營銷,短短兩年時間,『?魚溝』品牌就迅速打開市場,知名度遍及全國各地,品牌議價空間迅速提昇——過去是企業找市場,如今全國分銷商、商場、超市、中石化、中石油、東方航空、高鐵及各大院校紛紛主動上門,洽談業務。截至目前,公司已達成訂單數量3萬餘噸,市場綜合單價5元左右,終端零售單價最高達每市斤15元。
讓『肇源?魚溝』實現巨變的,是C2F(顧客對工廠)模式互聯網營銷。
早在2015年7月,阿裡巴巴集團嘗試農產品上線,『肇源?魚溝』有幸被選為肇源縣『聚土地』項目代表上線推廣。通過縣電商及阿裡巴巴第三方運營服務商的精心策劃,當年8月4日?魚溝鹼地香米上線『聚土地』,3天實現2億曝光、20萬人次點擊,預售土地436畝,銷售額達到150萬元!
2016年4月,『肇源?魚溝』又與阿裡巴巴阿裡鄉田農場合作,推出『?魚溝生態莊園地主』的C2F訂單,消費者在網上預約訂購企業土地,然後由企業農工代為耕種,水稻收割後,在一年內按照消費者需求按月派送一定數量的大米,同時贈送應季雜糧。這個『地主』產品再次火爆被搶,2萬多個家庭爭當『地主』,預售土地近3000多畝,銷售額達到3700萬元。
肇源縣?魚溝萬基谷物加工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蔡雲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自打接觸互聯網營銷,仿佛打開了一扇窗,讓我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打開了市場大門,更找到了一條依托互聯網創新發展的新路子。
據蔡雲樓介紹,C2F也叫訂單農業,主要由四個方面要素構成:第一是私人定制,把基地土地策劃成2分田或3分田為單位的互聯網產品,通過網絡預售,邀請城市中產階級到莊園做『地主』,由莊園農工代為耕種。第二是全程溯源,無論消費者身在何處,通過阿裡的滿天星系統都能實時觀測到基地生產的全過程,隨時掌握莊園的守護者每日如何耕作、呵護作物,掌握空氣、土壤、水質及種子、肥料檢測結果;而且每一盒『?魚溝』出產的鹼地香大米都有獨立的身份信息,杜絕了假冒偽劣,也增強了消費者對品牌的信用感。第三是代儲月供,秋後收割的稻谷運至-10攝氏度恆溫倉進行儲藏,按月現磨並以快遞的形式配送到散在全國各地的『地主』家中,同時贈送應季雜糧。第四是實地體驗,每次上線預售,向訂制該產品的前300名『地主』家庭贈送『收割體驗游』活動,在收獲季節邀請『地主』『回家』割稻、捕魚、捉蟹、放雁,體會莊園生活的自然愜意。
『互聯網的銷售方式和發展理念,跟我們傳統走的路子有著天壤之別,敢於嘗試讓我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如今我們非常堅定地要繼續走下去。今年我們以C2F模式為依托,持續對接天貓、京東、蘇寧、淘寶、阿裡鄉甜農場和全國各省市電視購物等互聯網平臺,借助電商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不斷打磨「聚土地」這款產品,希望通過「聚土地」在給企業增效同時,探索不一樣的農業生產解決方案,探索不一樣的農產品全程溯源方案。』蔡雲樓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