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民間文學社紮根鄉土蓬勃生長
2017-07-19 11:09:49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艷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19日訊 隨著通訊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有著相同志趣和愛好的人們很容易在網絡、微信形成共同的圈子,我省民間文學社團正因此迅速發展起來。它們以詩社、文學社、沙龍等名字命名,以曬詩、曬文、出刊物及與異地社團相互交流等多樣的形式來追尋自己的文學夢想。

  民間文學社不斷湧現

  韓文蓮,雙城區小有名氣的楹聯高手,曾在國內多次楹聯大賽上獲獎。她對記者說,周圍同齡的人很多都去跳廣場舞,或者喜歡別的健身項目,但自己就是喜歡文學,喜歡寫點詩文。早些年又愛上了楹聯這種中國傳統文學形式,通過數年的精心研究,終於小有所成。雙城像她這樣的愛好文學的人特別多,很多人通過網絡聯系或微信組團,大家都紛紛加入詩社、文學社。她自己也在前兩年加入了一個叫煮雪的詩社。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隨著我省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夢想、追求精神共鳴的人越來越多,特別是現代通訊科技的發展更是方便了人們精神趨同的追求,在我省,民間自發的文學社正在不斷湧現。在雙城,民間文學社幾乎可以說是遍地開花,有蘭棱河文學社、方圓詩社、寸丹詩社等幾十個文學社出現,並在不斷發展中;在綏棱,僅剛剛成立一周年的聚英沙龍一個文學社就聚集了50多名文學愛好者;在蘭西,以蘭西詩苑為主的幾個文學社網上和線下參與者更是達到近600人。

  『農民文學社』開風氣之先

  在雙城,最為有名的文學社莫過於被當地人稱作『農民文學社』的方圓詩社,因為它最早是由4個農民發起的。早在2002年,4個愛好驢皮影的民間藝人:洪克山、和園清、白仁成、寇方臣在研究『影卷』(皮影戲腳本)過程中發現,大家都一致喜歡古詩詞。於是4個人一拍即合:成立一個詩社。結果沒想到,這個想法還引來了其他有著共同愛好的人。詩社成員竟逐年擴大,原來就只是本村的愛好者,後來擴大到鎮,又擴大到整個雙城,並吸引了外省市的文學愛好者前來交流學習。

  近兩年,網絡和微信帶來的便捷讓更多的文學社成長起來。其中蘭棱河文學社已經發展到了120多人,副社長柳河告訴記者說:『我們這個文學社不光有詩和文學,還有書法和繪畫,所以規模也比較大。』蘭西詩苑社長孫繼先說,最早他是在新浪博客上發表文章,聚集了一些有共同愛好的朋友,於是他組織了網上文學社,曾經一度做到新浪排名前四十,會員發展到2700多人,其中還有海外華人。後來隨著微信的興起,大家對組織活動的需要,他又被同道中人推舉,將文學圈子落地,興辦了蘭西詩苑文學社,並帶動了微詩星期六、純蘭西人等其它文學社的發展。

  活動形式多姿多彩

  在所有這些民間文學社中,成員們最愛的一個項目就是在朋友圈曬成績。

  曬詩、曬文、曬活動照片,大家樂此不疲。作為文學社的組織者,還要為大家出刊物、組織大家活動。刊物有的是紙質的,有的則是電子期刊。方圓詩社現在的社長裴廷凱說,詩社實行會員制,每年出版兩期刊物叫《鄉土藝苑》。蘭西的蘭西詩苑則是以命題作文來鼓勵大家出好詩,每旬一題,除了將精選作品出書之外,還定期出版電子刊物。綏棱聚英沙龍主辦者馮雅軍說,他們每月都組織會員活動,還經常和外地文學社團往來交流。多數文學社都有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采風、出作品刊物以及和外地的文學社團進行交流的活動。社員們很享受在這裡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地抒發自己對文學的熱愛,他們認為在這找到了知音,發展了愛好,收獲了朋友。

  政府助力路越拓越寬

  雖然是民間自發的文學社,但很多也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像雙城方圓詩社,由4個農民創立,一開始條件很差。裴廷凱說,如果不是得到了鄉黨委的支持,為他們提供場地等方便條件,是不可能發展到後來這麼大的規模的。同樣在雙城的蘭棱河文學社,組織社員活動需要經費,一位政協副主席自掏腰包予以支持。而綏棱的聚英沙龍,當地林業局也是給予了活動場地和經費上的支持。而在雙城,不久前剛剛由區作家協會牽頭、企業家支持表彰了一批當地民間的優秀作者。蘭西詩苑,當從網上轉到地上之時,也得到了縣裡的大力支持,不僅助力民間文學社的發展,還鼓勵他們向更廣闊的層面發展,讓文學進校園、進景點、進工廠、進農家,將發展的路越拓越寬。

責任編輯:王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