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全省森工系統著力強化文化建設 文化提昇發展向心力
2017-07-23 07:30: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陳杞 王天馳 馬一梅 趙輝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7月23日訊 『金鑰匙』文化大樓前,100多名小學生手持折扇、頭戴綸巾,齊聲誦讀國學經典;燈光炫目的舞臺上,第一小學的老師們高聲朗誦《我自豪,我是綏林人》。陣陣朗誦聲飛過文化宮、鼎盛園、植物王國,飄向民俗文化一條街、廉政文化主題公園、吳寶三文學館、孔子學堂……如今,在綏棱林業局,文化的氣息已經浸潤到轉型發展、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

  近日,記者走進綏棱林業局。在省級示范幼兒園綏棱林業局幼兒教育中心,從教學樓操場鋪設的橡膠地墊,按照不同幼兒年齡特征提供的科學器材、探索空間以及特色教材等細節處,無不顯示著綏棱林業局對於幼兒教育的重視,對於文化品牌、文化產業的打造。『這裡的幼兒園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生活在這裡的孩子太幸福了!』正在這裡參加全省森工系統文化工作座談會的大連市作協副主席孫學麗發出由衷贊嘆。與此同時,來參加座談會的徐剛、李青松、吳寶三等作家學者及全省森工23個林業局的黨委書記、宣傳部長,在這裡欣賞著一場文化盛宴,感受著一份屬於大山的文化之魂。他們對林區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敬畏自然、無私無畏、敢於承重的精神傳承表示一致贊賞,體會到了綠水青山中國夢、生態文明林區美的生活新景象。

  我省森工系統以強化思想引領為抓手,增強文化自信,准確把握文化建設在林區經濟社會建設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文化引領作用日益突出,文化設施日趨完善,文化隊伍不斷壯大,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對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全面顯現。目前全林區建有各類文化廣場、文化展館、文化活動中心117個,圖書館、電子書屋、農家書屋305個,各類文化協會在冊會員1600餘人,創辦《大森林文學》《林海之聲》等文化期刊十餘種;亞布力、中國雪鄉、柴河九寨、鳳凰山等景區已經成為具有森工特色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符號,馳名中外。文化已經成為林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思想保障、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縱覽森工林區,文化,正以一種傳承和引領的姿態,為林區的改革發展助力。森工人在努力通過樹立一種時代精神,引領森工;選樹一批先進典型,帶動森工;推出一批優秀作品,展示森工;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叫響森工。

  28年堅守在大山深處24米的防火瞭望塔之上,身患重病依然不離崗位的中國『最美職工』朱彩芹;為守護林場職工群眾健康轉行學醫,20餘年堅守林業局最遠林場做白衣衛士的全省『最美醫生』周雅傑;『熱心腸、愛幫忙』、成立『愛心幫幫團』,義務為社區服務的『好人』劉漢民;為了那段不能忘卻的民族記憶,八年如一日,搜尋侵華日軍物證的戴福軍……一個個感動森工的英雄人物,也在洗滌著森工人的心靈,淨化森工人的思想,豐富森工精神的內涵,讓社會對於林區文化、林區人有了更豐滿的認知。

  『兩座金山銀山』重要論述正在作為根基,影響著森工人的改革發展。提昇林區品位、塑造文化品牌、夯實基礎設施建設,精心打造的AAAA景區綏棱林業局生態文化旅游景區;

  新建雪山水世界、山地游樂園、熊貓館等項目,豐富景區游樂項目,逐漸從『滑雪勝地』轉身向四季皆宜、休閑養生度假拓展的亞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區;保留東北原始風味的冬季熱門旅游目的地中國雪鄉景區……森工人正在通過不斷完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增加文化內涵,讓森工林區的形象,從『粗放』向『精致』拓展。

  文化帶來的作用力、引領力和延伸力,更提昇了林區百姓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夜幕下的森工林區,晚風清涼,霓虹閃爍,體育館、文化宮、休閑廣場、社區活動室成為大家休閑生活離不開的『主戰場』。各社區、單位激發林區人心底的道德追求,營造誠信友善的社會環境,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具體深刻地走進群眾,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在亞布力林業局,有人在體育館、文化宮內切磋乒乓球、羽毛球『球藝』,有人在文化廣場和著歡快的樂曲舞步飛揚;在柴河重點國有林管理局,他們動員老同志充分發揚退休不離崗的拼搏精神,率先垂范做好家庭教育,改進家庭教育……

  傳承大山的文化之魂,打造森工的主流文化,形成森工的時代精神。省森工總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說,未來,我們要在做好林區歷史文化的傳承,建設生態、綠色、富裕、幸福的森工的基礎上,突出『創新求發展、開放辦森工』的發展理念,深入挖掘森工主流文化建設內涵,構建森工文化建設新格局,為森工改革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價值認同和行動自覺。

責任編輯:王艷

【專題】學習貫徹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