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3日訊(記者 許諾)原創舞劇《永遠的秧歌》是一部傳承中華文化,弘揚中國精神,以小人物折射大主題,用『國際元素』講述『中國故事』的大型原創民族舞劇。以『白山黑水』為背景,以東北秧歌和民族舞劇為載體,提煉出了東北人的精神圖騰『秧歌』,為人們講述了『秧歌女』娟兒的傳奇一生。

《永遠的秧歌》劇照。

《永遠的秧歌》劇照。
該劇具有濃厚的東北民族文化底蘊,女主人公『娟兒』在劇中經歷了逃荒、婚戀、送夫參軍、喪夫等一系列大開大合、大愛大恨、大生大死的悲喜人生,並最終由一位情竇初開的少女磨礪成一位忠貞、忘我、勤勞、勇敢、善良、堅韌的偉大母親。全劇在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的歷史衝突中,營造了一幅可歌可泣、情境感人的生命畫卷。

《永遠的秧歌》劇照。
《永遠的秧歌》是北方首部以秧歌為題材的舞劇,通過秧歌文化和秧歌傳承,表現了生活在中國東北這片黑土地上的人們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家國情懷和質朴熱烈的情感,是對中國故事、中國聲音和中國夢的藝術詮釋。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沒有奢華的造型和布景,藝術表現手法大膽創新,足以震撼人心。在主題表達上,通過一個女人、一條紅綢帶,表達東北人在原始土地上生發的精神、情感和生活原貌,展示了東北人原生態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圖騰,表現一種民族精神,一種民族文化的傳承,填補了北方民族舞劇的空白。在音樂設計上,以中國民族音樂為基礎,東北秧歌音樂為『動機』,關東民俗、民風、民情和『關東女人』的命運為素材,運用現代手段和技法、國際視角和表達,創作該劇的主題音樂。以大東北的白山黑水和民俗、民風為元素,以獨具特色的東北民間剪紙為呈現形式,設計舞臺背景。同時,運用全息影像和多媒體手段,藝術地展現亦真亦幻的場景,使觀眾融入『情境』,物我兩忘。此外,在道具設計方面,把象征著人物命運,象征著喜、怒、悲三種情緒,並可隨時變幻成紅、白、黑三種顏色的長綢和手絹作為『支點』,貫穿全劇始終。

《永遠的秧歌》劇照。
記者了解到,該劇為黑龍江省首部獲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舞劇,也是黑龍江省重點文化產業項目。2016年3月27日成功首演,並舉辦多輪專場演出,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