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江農墾管理局養老服務中心。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航拍
美麗鄉村重要的組成部分,包含了文化的灌注和傳承。北大荒精神歷經七十年的沈淀和鍛造,必須要一代代傳承下去。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墾區整體推進鄉風文明,著眼於提昇群眾素質,大力倡導現代生態文明理念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廣泛開展基層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破除陋習,培養良好的文明習慣,形成積極向上的新農村精神風貌,用各種文藝活動豐富農場文化生活,進一步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把群眾熱衷參與的文體活動深入推進,通過不同的載體對傳統文化和民俗進行繼承和發揚,使美麗鄉村建設注入北大荒的人文內涵。

知青們返回新華農場看第二故鄉的可喜變化。東北網記者 王忠岩 攝
在八五三農場的『北大荒雁窩島小紅花藝術學校』,音樂、舞蹈、朗誦等多種文藝表演形式都熔鑄了北大荒的精神光芒,孩子們一邊學習一邊接受北大荒精神的教育和鼓舞。悠悠琴聲訴說這片神奇的土地的如歌歲月,翩翩舞姿跳躍著北大荒的激情。在普陽農場的北大荒蘆葦畫創作基地,用蘆葦制作的一幅幅畫作,每一個細節都展現著北大荒人無私奉獻的精神風貌和戰天斗地的感人故事。綏濱農場以『老龍坑傳說』為基點的獨具魅力的『龍門福地』文化,匯聚了龍文化、界江文化、北大荒文化、墾荒文化、知青文化。二月二開耕節、龍江第一渠提水節、社區消夏文化節等傳統旅游文化節慶活動,已成為鶴崗、佳木斯地區熱門旅游節慶活動之一。
美麗鄉村,有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有延綿不斷的文化傳承,也不能讓一個群眾掉隊,改善民生服務百姓,也是一項最重要的工作。八五三農場就是一個最好的例證。農場在精准扶貧上見成效,對586戶貧困戶家庭實施精准扶貧,結合轉方式、調結構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逐戶落實幫扶項目、制定脫貧計劃,落實種植、養殖、裝修等項目扶貧53戶,落實安置長期性就業、臨時性、公益性就業扶貧234戶,以捐資助學、『愛心聯盟』等形式實施扶貧7人,將80萬元共富貸款發放到困難職工家庭,通過『精准扶貧』已有300戶貧困家庭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