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7月31日訊 『2008年參加「哈洽會」的時候,很多人不知道,甚至不知道這兩個字怎麼念,當時我們也是把這兩個字拼在一起的,經過多年努力,靺鞨繡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回想一路走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滿族刺繡·渤海靺鞨繡第四代傳承人孫艷玲感慨地說。

圖為孫艷玲。
日前,在2017年世界青年技能日暨全省技能人纔隊伍建設成果展示會上,孫艷玲帶著身著民族服裝的繡娘和各式精美渤海靺鞨繡畫作、衍生品參展,成為展會上的一道風景。孫艷玲在活動結束後向記者講述了她的『非遺』傳承故事。
從『非遺』傳承人到企業領頭人
『我小的時候,每逢年節、婚嫁、小孩兒百天,我們家裡是最忙的。因為總跟姥姥她們在一起,加上年紀小,容易掌握這門技術,而且刺繡速度也比她們快,所以每次姥姥攬了活,我就幫忙做』,孫艷玲說。孫艷玲自幼便跟著外祖母和母親學習渤海靺鞨繡,鞋裡的繡花鞋墊曾經是年少時孫艷玲常常『炫耀』的東西。
據孫艷玲介紹,渤海靺鞨繡是根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滿族祖先的傳統民間手工刺繡。渤海靺鞨繡的主要發源地為唐代渤海國都城上京龍泉府,即現在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轄屬的寧安市渤海鎮及周邊地區。渤海國的後裔牡丹江流域的滿族人繼承了古代百姓使用的傳統刺繡針法『雞爪針』,現發展為『三角針』,所刺繡出來的藝術作品細致精巧、色彩艷麗、景色逼真,被譽為『刺繡中的油畫』。
隨著時間的推移,靺鞨繡技藝逐漸瀕臨失傳。見此境況,孫艷玲告訴記者,姥姥當時對她說,現在溫飽對於你來說不成問題,應該去將家族老輩人傳承下來的技藝發揚光大。懷著對靺鞨先人寶貴遺產的敬仰,帶著姥姥的囑托,孫艷玲開始在自己開辦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中開展手工刺繡培訓,決心將渤海靺鞨繡傳承下去。研究靺鞨繡、生產渤海靺鞨繡產品、注冊渤海靺鞨繡品牌,從辦繡教、『繡坊』到現在的牡丹江渤海靺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孫艷玲不僅培養了大批繡娘,讓渤海靺鞨繡得到傳承;而且創新了技法,讓這項古老技藝煥發青春光彩。
從古老傳統技藝到煥發時尚魅力
孫艷玲深知,古老技藝只有創新發展纔能不被時代所淘汰。在學習繼承的基礎上,孫艷玲對距今流傳1300多年的渤海靺鞨繡進行挖掘、整理,改良、豐富了傳統的『雞爪針』針法和技藝,並創造了『三角針』針法。孫艷玲說,雞爪針以前是用來縫皮草的,用雞爪針皮草不易撕裂。但做藝術品時,疊加時三線交於一點,總是有一個死點,影響美觀,後來改成三線交叉,這樣死點會分散。
此外,孫艷玲在傳承渤海靺鞨繡刺繡技術基礎上,以東北冰雪景觀為主題創新發展了渤海靺鞨繡藝術。孫艷玲說,冰雪刺繡是從姥姥那輩一直延續至今的。現在靺鞨繡的針法是三角針,它層層疊加就是雪花的六棱形,冰雪就是我們身邊創作的題材。
孫艷玲認為,東北冰雪景觀、民俗等主題的靺鞨繡作品其實就是在用刺繡表現龍江風情、講述龍江故事。在繡娘的選題上她會嚴格把關,要有審美性、整體性和特殊性,或者具有寓意。比如說,把東北人常用的斗、算盤和油燈放在一起,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日進斗金』,除了視覺上的感受,還要有一些故事在其中。
通過在國內外參展,孫艷玲發現,國外特別重視服飾、生活用品這些有實用性的東西,而不單單是買個裝飾品擺在家裡。孫艷玲認為,傳統與時尚看似相悖,但又在時代的召喚下彼此吸引著,需要一個撞擊點去激發創意與靈感。她帶領團隊對靺鞨繡作品進行大膽創新與設計,將傳統手工與時尚結合,推出包括家裝家紡、服飾掛件、旅游紀念品、商務禮品等一系列靺鞨繡衍生品,賦予古老傳統的技藝以實用性和時尚感。孫艷玲說,通過與設計師合作,對服飾、首飾等進行研發改良和創意設計,沿用手工刺繡為其帶來品牌效應的同時,也讓靺鞨繡藝術更加接地氣兒了。
從民間藝術到走出國門
孫艷玲說,靺鞨繡或一些其他的非遺項目都屬於民間藝術,刺繡表現了中國女性的一種心境,繡娘如果脫離民間,刺繡作品就沒有民間符號和民間味道,非遺不能把根丟掉。同時,繡娘也要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纔能與時俱進,更好地去發展。孫艷玲說,她團隊中的繡娘大部分都會攝影,將攝影作品打印到底布上再去創作,就是原創作品。
孫艷玲還教繡娘們通過涂鴉等方式去准確掌握色彩,讓她們觀看一些畫面精致或女性服飾感強的的歷史劇或大片,從中找尋靈感。
多年來,孫艷玲曾帶著靺鞨繡作品參加『哈洽會』、『深圳文博會』等國內展會,還曾到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朝鮮、澳大利亞、越南、伊朗、阿聯酋等國家和地區參展,一些作品被美國、阿聯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收藏家收藏。到世界各地參展,也激發了孫艷玲對非遺傳承的一些想法。孫艷玲表示,國外有很多私人博物館、私人展示館,我國也可以建立一些免費開放的展示館,僱傭非遺傳承人到這裡展示、互動,讓更多人感受非遺,纔能把非遺更好地延續下去。
從傳承人到企業領頭人,孫艷玲也感到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但孫艷玲還是會抽出時間做繡品,她也因此常常缺席一些社交活動,被人覺得『高冷』。孫艷玲坦言,這些時間省下來,教教課、繡點作品或設計產品,對她來說非常有意義。『傳承靺鞨繡這一路走來不容易,但不後悔,它給我帶來許多不同的人生際遇,未來我會堅定地走下去』,孫艷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