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哈爾濱7月31日電 近年來,我國農村發展遭遇越來越明顯也越來越嚴重的人纔瓶頸。2012年7月,黑龍江省政府與教育部簽署了《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協議》,成為全國唯一以農村現代職業教育改革為主題的省部共建試驗區。黑龍江省農村職業與成人教育堅持以省部共建國家現代農村職業教育改革試驗區引領,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新農村、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積極推進農村職業與成人教育的發展,通過先行先試,為我國職業教育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探索了一條可行的實踐路徑。
圍繞『誰來種地、地種什麼、如何銷售』等現實問題,黑龍江省加大了對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領辦人的教育培訓力度,在全省8個市(地)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各地積極探索形成適合本地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養模式、認定管理辦法和政策扶持意見。截止到2016年11月,全省已有20個縣(市)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工作,已注冊新型職業農民學員20090人。其中,2016年新注冊8519名學員,17個『試驗區試點縣』在籍新型職業農民學員11072人。
多措並舉,全面提昇農民就業創業能力。黑龍江省以省部共建設農村職業教育示范縣為牽引,以推進全民學習為依托,瞄准縣域農業發展,盯住農民需求,多措並舉全方位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各項學習培訓。一是加強對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培訓的單位進行指導、監管。加強專業遴選、課程設計、課堂教學、專業實訓等相關工作的指導,與行業主管部門一起建立監督檢查機制,不定期地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進行監督檢查,保證政策落實到位、人纔培養到位、服務保障到位。依托高等教育、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鼓勵農民通過『半農半讀』等方式就地就近接受職業教育,提高農民就業能力。二是進一步加強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政策支持和服務。鼓勵各地市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特點開展特色培養,結合國家、省相關文件出臺黑龍江省配套政策。啟動建設涉農重點專業點40個,建立1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基地、5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點, 加強省、縣、鄉三級農民遠程教育培訓平臺建設,提高農民的脫貧致富能力。三是加強培訓者培訓。培養一批能力素質過硬,授課方法得當,適應『三農』需要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增強服務農民的能力。四是加大各類基地建設,提高農民創業能力。在發展農村成人教育中,通過加強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探索開展『場校共建、校企合作』和『鄉校共建、校社合作』等模式的示范園區建設,帶動廣大農民創業致富。依托三級網絡等培訓載體,開拓性地開展新增勞動力、合作社負責人、致富帶頭人等理論和技能培訓工作,為新農村建設培養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實用型人纔,實現廣大農民理論有提昇、技術有提高、就業有去向、收入有增加。五是教育成果競相轉化,增加了農民收入。以首批試點縣為例,在試點縣建設過程中,各縣積極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合作,成立專家工作站、顧問團,經常開展有針對性的『科技趕場』『送教下鄉』活動,使更多科研項目轉化為新成果。通過發揮各類專業合作社、養殖大戶、種植大戶的示范作用,帶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富裕。
黑龍江省還充分發揮教育在脫貧中的基礎性、先導性作用,精確瞄准教育最薄弱領域和最貧困群體,精准實施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的政策舉措,聚力打好教育脫貧『組合拳』。截止到2017年6月,全省教育系統共培訓建檔立卡貧困人口7400餘人。同時,依托邊遠地區的中等職業學校,在提高邊遠地區18個縣(市、區)教育水平工作中開展各級各類培訓共計6585人次,為農民工開展培訓共292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