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科教·就業  >  科教
搜 索
跑遍黑龍江只為黑土更肥沃
2017-08-01 15:35: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薛立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圖為劉俊傑在做土壤微生物實驗。本報記者蔣國紅攝

  黑龍江日報7月17日訊 進入伏天,高溫來襲。在30多攝氏度密不透風的無菌操作間內,劉俊傑穿著白大褂,戴著手套,額頭上的汗水流到了臉頰。

  他持續觀察試管、操作儀器、測算數據,一遍又一遍進行著實驗。這樣的場景是劉俊傑的工作常態。

  劉俊傑說,他的工作和『土壤微生物』密不可分。

  『土壤微生物』,一個讓人略覺神秘和陌生的詞語,隨著對劉俊傑采訪的深入,記者開始對其有了更加具體的認知。

  承擔著多項國家科研項目,國際SCI期刊發表論文10篇,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副研究員、青促會成員,1984年出生的劉俊傑已獲得了不少同齡人無法比擬的成績。『我就是喜歡研究這些科研項目,其實成果沒什麼可說的。』劉俊傑表現得很謙虛,憨厚的他臉上掛著微笑。

  收集實驗樣本的腳步從未停歇

  劉俊傑主要從事土壤微生物生態學的研究工作,包括東北黑土區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地理分布特征及主要驅動因素研究、不同生態環境噬菌體群落結構分布特征等研究工作。

  這些年來,劉俊傑調研收集實驗樣本的腳步從未停歇過,東北三省走過的地方數不勝數,黑龍江的縣域幾乎跑遍了,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在田間地頭采集土壤樣本時,每次需要跨越800公裡,每隔30公裡取一個點,然後拿回到實驗室進行數據分析,兩年來他自己開車調研的車程就達到了6萬公裡。

  『乾科研這一行,都是這樣,不收集大量的實驗樣品,無法作出精確的分析。』劉俊傑如是說。

  在采集土樣的過程中,劉俊傑經常會遇到農民的不理解、不支持。很多農民說,『你這些專業的東西我們聽不懂,土壤微生物是個啥,研究它能有啥作用?』劉俊傑一次又一次地向農民耐心解釋,並為農民作實際指導。當農民了解到這些理論研究確實對實際耕作有幫助時,他們欣然地接受了,還邀請劉俊傑再來為他們作指導。

  主持優秀青年基金項目助力土壤環境改良

  『做科研其實是挺枯燥乏味的,除了做實驗,就是寫論文,熬到後半夜是常有的事兒。因為實驗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有很多實驗都會慘遭多次失敗。』劉俊傑告訴記者,他們承擔的很多是國家和省裡的課題項目,必須得懷有一份責任心,吸取失敗的經驗教訓,繼續堅持下去。

  當與記者談起土壤微生物研究理論時,劉俊傑打開了話匣子,『這是離心機,這是渦旋儀,這是PCR儀,這是掃根儀,這是流動分析儀……』他為記者詳細介紹著實驗室的各種儀器。

  『土壤微生物地理學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空間分布格局及其隨時間變化的一門科學。我們正在做的,就是通過對不同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研究,來闡明微生物群落結構的演替規律和驅動機制,進而知道哪種耕作方式有利於有益微生物的定殖和對有害微生物的防治。這將有效遏制作物土傳病害蔓延勢頭,為實現2020年我國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目標作出貢獻。』劉俊傑說。

  2014年,劉俊傑主持了國家青年基金項目『東北大豆根瘤菌噬菌體基因多樣性研究』,參與了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子課題『不同管理模式下農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演替規律』等科研項目。2017年,他主持了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資助的優秀青年基金項目『東北黑土農田微生物群落結構地理分布特征及驅動因素研究』等。

  致力於培養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研究

  在師弟師妹的眼裡,劉俊傑既是一位良師,又是一位益友。『劉師兄為人憨厚,性格樂觀,做事認真,科研水平高超,與我們的關系相處得也非常融洽,我們有不懂的問題時都問他,他都能及時幫助我們解決。』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因為我本科不是學生態專業的,所以有些新接觸到的知識理解很困難,劉師兄為我講解時,都詳細到實驗步驟、數據處理,非常認真負責。在生活上也關懷備至,把我們照顧得都很好。』在讀碩士生李想說。

  作為副研究員的劉俊傑,在做好自身科研項目的同時,也致力於培養學生參與科研項目研究。目前,他自己培養碩士研究生1人,協助導師培養學生4人。對於年輕的劉俊傑來說,現在的成績只是一個起點,今後要走的路還有很長,他將繼續努力攀登,實現人生新的輝煌。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