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網哈爾濱8月5日電 盛夏的呼中,天藍水碧,一撥撥游客來到這裡,走進大白山景區,倘徉綠色海洋,感受生態魅力;在呼瑪河畔,游人盡情體驗生態漂流帶來的刺激與驚險;在藍莓采摘園裡,一粒粒藍莓掛滿枝頭,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吸引眾多游客流連忘返……今年以來,大興安嶺呼中區立足生態環境獨特、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富集的優勢,精心打造精品景區,著力培育『中國最冷小鎮』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過高標准規劃,融合發展,大力度宣傳,激活了全域旅游『一盤棋』,推動了生態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規劃先行硬件建設大手筆
連日來,中國最冷小鎮呼中到處都是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從4月份開始,呼源鎮組織職工,對白山、石林兩個景區全面進行昇級改造。設置旅游標識牌、維修停車場、別墅、觀景亭,對1200餘米登山石階進行了加寬加固。並解決了山上生活用水問題。蒼山石林在原有棧道的基礎上,新建5處觀景臺,新鋪800餘延長米木棧道,棧道形成閉合。碧水鎮依托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建設北山洞古人類文化遺址景區。在鎮西出口建設佔地面積約70畝的生態航母園區,修建110延長米的棧道、建設觀景涼亭,在草坪間點綴了雪兔、蘑菇、靈芝等雕塑,為游人游玩休息拍照提供便利。
永青管護區、提陽山管護區等單位,依托轄區旅游資源,組織職工義務獻工,對呼中鎮東山景區、碧水佛山景區的棧道、涼亭、護欄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昇級,現已全部修建完成。
呼中區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跳出『小景區』謀劃『大旅游』。制定出臺了《呼中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聘請北京知名規劃專家,因地制宜,整合優勢資源,對白山、石林、北山洞等景區景點高標准、高品質規劃,將景區連點成線,推進旅游功能拓展到全域,繪就了一幅廣闊的旅游發展藍圖。
輻射帶動群眾致富有出路
一業興,百業旺。旅游產業的興旺發達,直接拉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
呼中旅游開發的不斷推進,在讓外界領略這方錦繡山水的同時,也為當地群眾開啟了致富之門。如今,隨著『吃、住、行、游、娛、購』旅游產業鏈條的不斷完善,給呼中區帶來了可喜的變化。
隨著家鄉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頭腦活絡的韓女士投資開辦了家庭旅館,不到一年時間她已收入5萬多元。『進入旅游旺季以來,旅館客房每天都會爆滿,收入基本都能保持在1000元左右。』韓女士介紹說。
宏偉鎮鼓勵職工把閑置民房改為家庭賓館、農家院,發展庭院經濟。建設了集住林家院、吃林家飯、乾林家活的『林家大院』農家院,近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光顧。
在政府的引導和市場推動下,當地群眾把根雕、版畫、木制工藝品、偃松、藍莓等系列旅游紀念品變為旅游商品,自主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從前兩年共有4家山產品店,如今全區已增加到40餘家,湧現出了一大批『千日果、松益、鑫誠信』等特色山產品加工企業。旅游業的發展,也為當地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農家樂、家庭賓館、山特產品店如雨後春筍相繼開業,原來的林業職工如今吃上了『旅游飯』,鼓起了『錢袋子』。
推介宣傳叫響旅游品牌
興安環線,呼中必看。借助全域旅游大發展的契機,呼中區發揮當地地處大興安嶺黃金旅游西線節點的優勢,把宣傳推介作為加快旅游產業的『孵化器』和『催化劑』。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營銷手段對旅游進行全面推介宣傳,通過舉辦第三屆『中國最冷小鎮?呼中』全國攝影大賽啟動儀式暨呼中攝影作品展,參加大興安嶺地區『點贊興安?八個十佳』評選活動、首屆文化大集、哈洽會、文博會、南京4+1旅游交易會宣傳推介等舉措,提昇呼中知名度。制作了旅游宣傳畫冊、形象歌曲、旅游宣傳片,打響旅游品牌。借助媒體廣泛宣傳推介特色旅游資源,依托政府官方網站、微信、微博等網絡新媒體,及時發布最新旅游信息、重大旅游活動、旅游話題,『炒熱』呼中旅游,使呼中旅游品牌越叫越響。
一時間,呼中區頻頻亮相於國內各大新聞媒體,一個又一個的美景吸引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旅游呈現『井噴』態勢。截至7月末,旅游綜合收入實現13304萬元,接待旅游人數143058人次,同比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