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6日訊(董秉峰 記者 霍梟涵)盛夏的呼中,天藍水碧,一撥撥游客來到這裡,走進大白山景區,倘徉綠色海洋,感受生態魅力,在呼瑪河畔,游人盡情體驗生態漂流帶來的刺激與驚險,在藍莓采摘園裡,一粒粒藍莓掛滿枝頭,散發著誘人的香味,吸引眾多游客流連忘返。
今年以來,大興安嶺呼中區立足生態環境獨特、文化底蘊深厚、旅游資源富集的優勢,精心打造精品景區,著力培育『中國最冷小鎮』特色文化旅游品牌,通過高標准規劃,融合發展,大力度宣傳,激活了全域旅游『一盤棋』,推動了生態文化旅游產業蓬勃發展。
完善硬件建設 全面昇級改造
從4月份開始,呼源鎮對白山、石林兩個景區全面進行昇級改造。設置旅游標識牌、維修停車場、別墅、觀景亭。蒼山石林在原有棧道的基礎上,新建5處觀景臺,新鋪800餘延長米木棧道,棧道形成閉合。碧水鎮依托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建設北山洞古人類文化遺址景區。建設佔地面積約70畝的生態航母園區,修建110延長米的棧道、建設觀景涼亭,在草坪間點綴了雪兔、蘑菇、靈芝等雕塑,為游人游玩休息拍照提供便利。
呼中區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跳出『小景區』謀劃『大旅游』。制定出臺了《呼中區域旅游產業發展指導意見》,聘請北京知名規劃專家,因地制宜,整合優勢資源,對白山、石林、北山洞等景區景點高標准、高品質規劃,將景區連點成線,推進旅游功能拓展到全域,繪就了一幅廣闊的旅游發展藍圖。
輻射帶動 群眾致富有出路
在政府的引導和市場推動下,當地群眾把根雕、版畫、木制工藝品、偃松、藍莓等系列旅游紀念品變為旅游商品,自主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從前兩年共有4家山產品店,如今全區已增加到40餘家,湧現出了一大批特色山產品加工企業。旅游業的發展,也為當地增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農家樂、家庭賓館、山特產品店如雨後春筍相繼開業,原來的林業職工如今吃上了『旅游飯』,鼓起了『錢袋子』。
推介宣傳 叫響旅游品牌
借助全域旅游大發展的契機,呼中區發揮當地地處大興安嶺黃金旅游西線節點的優勢,把宣傳推介作為加快旅游產業的『孵化器』和『催化劑』。充分利用各種宣傳營銷手段對旅游進行全面推介宣傳,使呼中旅游品牌越叫越響。一個又一個的美景吸引省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旅游呈現『井噴』態勢。
截至7月末,旅游綜合收入實現13304萬元,接待旅游人數143058人次,同比增長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