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7日訊 6日下午,在哈爾濱老會堂音樂廳裡,傳來悠揚的琴聲,這裡正在舉辦72歲的當代著名俄羅斯華裔作曲家左貞觀所著新書《俄羅斯音樂家在中國》發布會。左貞觀在書中詳細記錄了俄羅斯音樂家曾經在沈陽、哈爾濱等地的生活和工作情況,並通過詳實的史料,敘述了近些年來俄羅斯音樂家對哈爾濱音樂文化發展的促進與推動。
左貞觀,1945年生於上海,外婆是俄羅斯人,父母曾在復旦大學任教,16歲時隨母親遷往蘇聯定居。1971年,他在新西伯利亞音樂學院管弦樂系順利畢業。1973年,他放棄了在新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交響樂團的穩定工作,考取了莫斯科音樂學院作曲系,學習西方作曲技巧。不尋常的身世,東西兩種文化的熏陶一開始就決定了左貞觀的創作風格,他巧妙地把中國傳統音樂同西方現代作曲技巧結合在一起,作品先後在世界各地30多個國家表演。
1992年,左貞觀在莫斯科創辦了俄羅斯愛樂樂團並任團長。樂團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錄制CD,成立以來共灌制了約500張,獲得極高的聲譽。1997年,樂團應邀參加了香港回歸祖國活動的演出,之後至2011年間,相繼有20餘次赴華演出,樂團在莫斯科也因此有了『中國樂團』之稱。
左貞觀旅居俄羅斯已經超過半個世紀,『作為海外華人,在我心中一直縈繞著懷念中國的情結。』左貞觀說。長期以來,左貞觀做了大量『橋梁』工作來促進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包括他在俄羅斯弘揚中國文化,請中國知名的藝術家去俄羅斯演出,在哈爾濱舉辦作品音樂晚會,介紹組織兩國藝術團體互訪等等。1999年,左貞觀憑借在音樂創作方面的成就以及在中俄兩國文化交流領域所做的貢獻而榮獲葉利欽總統頒發的『俄羅斯功勛藝術家』稱號;2005年俄羅斯總統普京授予他『友誼』勛章,以表彰他多年來在文化與藝術領域所取得的成就。
盡管左貞觀生活的大部分時間是在俄羅斯度過,但其音樂中總是含有中國元素。讓左貞觀最為難忘的是,由中俄兩國藝術家共同打造的芭蕾舞劇《小河淌水》於2006年橫空出世。舞劇的音樂是在中國家喻戶曉的雲南民歌《小河淌水》的基礎上,吸收和提煉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精華,采用西方古典芭蕾舞形式創作而成。2006年12月5日,《小河淌水》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進行了首演,得到了8000名觀眾的熱烈反響和好評。
現在,左貞觀的生活恬淡、自由,大部分時間都在組織各種音樂會。每年,他還會帶領優秀的俄羅斯音樂團隊來中國巡演,並向中國觀眾介紹俄羅斯音樂和音樂家。『音樂能夠跨越國界,最能增進兩國人民溝通和理解,是兩國人民保持友誼最好的橋梁。許多中國人已經把聽音樂當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是讓人由衷高興的事情。』左貞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