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7日訊 日前,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的20名黑龍江籍學子在哈爾濱舉辦了一場『青年說』論壇活動。
據介紹,本次活動由在重慶大學就讀的5名黑龍江籍高校學子發起,旨在加強學生理想與信念教育,使中國夢成為青年共同追求的奮斗目標,同時結合黑龍江省發展現狀,從青年人的角度聯系各自專業知識為家鄉發展出謀劃策。15名來自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高校的學生代表與5名發起人共同回顧十八大以來家鄉各項改革取得的成績,深入探討新形勢下青年的責任與使命,展現當代中國青年的思考廣度與觀察深度,發出青年學生時代強音。
堅持精細化管理以改革創新求發展
龍南醫院把『調結構、挖潛能、嚴管控、穩增長』作為經營策略,不斷改革管理方式、創新管理方法,做好『開發資源創效益、盤活資源增效益、優化資源提效益』三篇文章,提高管理效益。
開發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創效單元,想辦法增加床位,爭取最佳的規模效益;推廣新技術,開展新項目,提高運行效率,提昇創效能力;堅持合規管理,規范設備衛材招標采購,降低采購成本;積極開展績效考核試點,打破平均主義,發揮薪酬激勵作用,有效調動員工積極性……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實招、真招,管用,好用。
該院調整部分科室實行門診病房一體化管理和考核,調動科室的積極性,使醫院的績效考核逐步向全成本績效考核發展。
近年來,該院積極挖掘降本增效空間,加強二級庫管理,避免跑冒滴漏;成立住院管理部,統一管理陪檢、加床、退費等工作,加強對外委用工的監管;發揮護士長的管家作用,將防漏費關口前移,開展出院前醫囑收費項目核對,杜絕換藥房、處置室的漏費現象,多舉措對『非收費醫療衛生材料』予以監控。該院還嚴把新產品准入關、價格關,質量關,開發利用設備新功能,提高設備利用率。
在成本管理上,該院加強創效單元的管理,進一步開展成本效益分析,實現開源節流、降本增效;定期對重點科室成本和單病種費用進行分析,引導科室強化經營意識,合理控制成本;對重點設備和項目進行監管,實施單機、單項考核,提高創效能力,僅維修維護費用一項每年就減少近200萬元;應用新技術節省多餘成本,僅是通過應用心電平臺系統取消心電圖紙,就年節省40餘萬元;對部分後勤保障部門逐步實行社會化管理,降低運行成本。
強化精神文化支橕
培厚發展底蘊
由一個衛生所發展成為三級甲等醫院,龍南醫院的基因裡,飽含這四種精神:
自強不息、勇立潮頭的拼搏精神,
敢為人先、革故鼎新的創新精神,
追求卓越、永不懈怠的發展精神,
仁心仁德、至善至情的關愛精神。
這是醫院歷屆黨委和全院乾部職工在20年的奮斗歷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文化。正是這種文化凝聚了隊伍,鼓舞了斗志,推動了醫院技術水平的提昇,使服務文化及管理文化得到昇華。
龍南醫院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堅持優質服務明星的評選,形成創新優質服務長效機制,『寧願自己麻煩千遍,不讓患者一事為難』,嚴格一醫一患制度,開展導診、電梯人員的禮儀培訓,提昇醫院形象。不斷推出『產科服務鏈』,『溫馨裙』、『溫暖在你我手中傳遞』、『耦合劑加熱』、『寶寶安心睡』、『體檢營養早餐』、『萬(腕)分危急標識帶』、『把最好的車位留給患者』、『我為夕陽紅』微信群、『輸液提示卡』、『愛心圍裙』、『親情在耳邊傳遞』等新理念、新服務、新舉措,深受患者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加強油田職工健康管理,年完成體檢17萬人次,開設職業病、女工、老會戰體檢專區滿足職工需求,獲油田公司好評。開展『扶貧送健康』、『青春龍醫暖萬家』等義診服務活動。
龍南醫院認真貫徹國家衛計委及省衛計委提出的『十不准』,嚴格執行醫務人員執業行醫准則及《大慶龍南醫院醫務人員醫德醫風考評實施辦法》,利用科技手段與制度約束相結合,杜絕紅包、各種贊助及提成回扣。與藥品器械材料供應商簽訂反商業賄賂合同,發現問題及時終止合作。每年召開行風監督員座談會,發放各種服務及行風問卷,設立舉報箱及電話,強調優質服務,促進醫德醫風建設。在歷次問卷調查中綜合滿意度均在98%以上。
龍南醫院實現質量管理從『結果評價』向『過程管理』轉變。堅持每月召開科主任例會。開展『質控服務月』,送服務到臨床,舉辦首期質控員培訓班,讓質控員成為科主任管理科室的好幫手,開展病歷書寫競賽、手衛生宣傳周、藥學活動周、安全用血周、質控多站式考核等活動。嚴格控制藥佔比,規范診療行為,醫保費用控制較好。嚴格執行感染管理規范,應用ATP技術,現場感控措施效果明顯。改選完善醫院倫理委員會,助力器官移植工作。出臺《返聘專家管理辦法》、《藥物借還請領管理辦法》等醫療管理制度。開展『安全注射護理』主題活動,落實層級護理,重視護理單元的自管自評,采取護士長自查、科護士長周查、護理部月查的方式開展護理質控,把好查對關、危重患者護理關、護理文件記錄關。醫療質控成果顯著。
先進人物不斷湧現,其中包括『龍江最美人物(石油人)』國麗,健康龍江杯『最美護士提名獎』於淼,油田公司傑出員工孔繁樹、杜紹敏、鹿翠香、徐樹軍等。援疆的好醫生周勇、真酌,參與昆山醫療支援的劉萍、馬蕾,韓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