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7日訊 很多車主自從買了車,如何保養、如何裝飾、如何改裝成了經常琢磨的事情,然而汽車用品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制冷噴霧、納米節油劑、光觸媒除臭、無機油行駛抗磨劑……這些產品,光聽名字就令車主心動。但是這些名字的背後往往就是誘惑消費者掏錢的『陷阱』,因為它們所宣稱的大部分功效都是在忽悠人。
近來,本報維權熱線接到一些車主打來的諮詢電話,說是近來在汽車用品市場上發現有種新產品,稱使用後能讓車輛承受無機油行駛。對於車主來說,以後不用頻繁地花幾百元換機油。產品說明書還稱,抗磨產品不僅免拆修復,還可以修補車輛部件的磨損,甚至能『節油減排』,使尾氣中的廢氣降低2-10倍之類,號稱絕對的環保。而齊齊哈爾市一家汽車4S店工程師劉先生告訴記者,大多數所謂的『抗磨產品』的工作原理是靠沈積和吸附來填補活塞與缸壁的磨損間隙,但是要想通過這樣小小的產品就試圖讓發動機內的曲軸、軸承、齒輪、氣門等金屬件不會沈積加厚,似乎有點誇張;而且加入抗磨劑等添加劑可能會造成機油分層等失調,車主應該小心選擇。
車主張先生在廣告的誘惑下,花費500多元安裝了一個紅外線節油泵,一個月下來,他發現愛車不僅沒有節油反而動力日趨疲軟。汽車4S店售後王經理告訴記者,目前市場上所存在的各類節油產品其實就是一個『永動機』的概念,純屬忽悠。譬如聲稱利用紅外線能量達到節油效果的產品,其實紅外線能量會導致汽油更容易揮發。另外,被經營者說的神乎其神的『納米』技術,也備受質疑。納米並非能量,如何助燃?還有不少節油產品通過控制發動機進油量,導致不少車輛出現發動機故障。如果這些節油產品真能節油,那麼那些為擠進節能補貼名單的各大車企還何須費力進行技術改革?可見這些產品的功效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