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9日訊 日前,在哈爾濱市召開的全省農民增收工作會議提出,下半年要從八個方面入手力促農民增收。
一是靠鞏固結構調整成果促進農民增收。各地要通過加強田間管理、做好防災減災、拓展調整空間、落實惠農政策,增產量、提標准、保收入。發揮區位和資源優勢,拓展農業結構調整新空間,培育農民增收新業態,抓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推進農民以『游』增收。
二是靠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促進農民增收。全面推廣『五統一、一穩定』的『龍頭企業+農戶』的合作模式,落實『生豬標准化養殖基地建設項目』,對『公司+農戶』合作模式且農戶新建年出欄3000頭以上育場給予貸款貼息。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入股分紅、企業托管、合作養殖、聯營聯建』等特色畜牧產品養殖模式,吸納普通農民開展特色養殖,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三是靠加強線上線下營銷促進農民增收。要繼續推廣眾籌、網上交易、拍賣等現代營銷方式,推動農民進市場,推動產銷對接,促進農民增收。要深入實施品牌戰略,以提高公用品牌市場佔有率促進農民增收。
四是靠發展農產品加工促進農民增收。探索企業與農民的合作形式,通過『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聯結方式,讓農民共享加工和營銷環節的增值收益。
五是靠加快農民創業就業促進農民增收。建立農民創業項目庫,依托各地建立的農民工服務站和輸出基地開展勞務推介和對接活動,建立鄉企對接、村企對接機制,推進農民勞動力內轉外輸,增加工資性收入。
六是靠培育高素質農民促進農民增收。通過提高農民適應市場、進入市場和闖市場的『三種能力』促進增收。引導農民有效運用和創新『互聯網+』營銷模式,實現優質優價增收。
七是靠強化金融保險服務促進農民增收。創新農村金融服務,讓廣大農民享受到低成本的金融信貸支持。充分發揮省農業擔保公司作用,讓更多規模經營主體受益。同時,要搞好各類農業政策性保險試點,探索農業保險保穩定、保收入的實現形式。
八是靠創新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民增收。通過規范發展農民合作社、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發展聯合社等形式,發揮農業經營主體在促進農民增收中的作用。通過『保底收益+盈餘分紅』、『托管服務』、『合作社+訂單』等多種合作模式,讓農民分享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紅利,實現穩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