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專家走下去患者少折騰 醫聯體把三甲醫院『搬』到家門口
2017-08-12 11:14: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朱彤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12日訊 要讓百姓在家門口享受高質量醫療服務,讓集中在少數大醫院的優良醫療資源下沈,有效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問題。目前我省全面推行醫聯體建設,作為改革試點城市的齊齊哈爾市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以市第一醫院為龍頭的『3+2+1』模式(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的城市醫聯體,在區域內構建了聯通市、縣、鄉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網絡,真正把三甲醫院『搬』到了基層。

  早上7時剛過,65歲的王金發老人便由老伴兒用輪椅送到泰來縣人民醫院進行康復治療。一個月前王金發因患腦梗進行了開顱手術,術後老人下肢幾乎不聽使喚,這讓老伴兒的心裡就像壓了塊大石頭。而讓她沒想到的是通過在醫院的康復治療,老人肢體能力竟然一天天明顯好轉,目前已能夠自己上下輪椅。

  王金發老人的康復奇跡,得益於醫聯體建設。

  以齊齊哈爾第一醫院為龍頭的城市醫聯體,讓基層百姓受益不少。齊齊哈爾第一醫院的三名康復醫師長期派駐泰來人民醫院,讓泰來縣百姓在家門口就得到我省西北部區域最高水平的康復治療。齊齊哈爾第一醫院康復學科副主任葉大勇說,醫聯體能夠派專業康復醫師到縣裡,對這些肢體不便需要康復的患者來說絕對是個福音。『按照目前情況看,王金發老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沒有問題。』

  醫聯體的建設宗旨就是『共商、共建、共享』,這就需要牽頭大醫院拿出優質醫療資源,按基層醫院所需進行常態化協作。齊齊哈爾第一醫院院長陳宏對記者講:『我們經過認真調研明確了宗旨,就是以城市大醫院為龍頭的醫聯體建設,絕對不能做成大醫院「搶奪資源式的擴張」,要真心付出、按需布網、共謀發展。』

  『專家走下去、患者少折騰。』陳宏告訴記者,這就是醫聯體的民生體現。與記者同行來到泰來人民醫院的還有齊齊哈爾第一醫院的口腔科專家邱主任,他是應醫聯體協作單位——泰來人民醫院之邀,來為地方醫院口腔科進行指導並溝通每周到縣醫院出診的事。

  據介紹,目前這個以齊齊哈爾第一醫院為龍頭的『3+ 2+1』醫聯體,已與13家縣區二級醫院、1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0家鄉鎮衛生院建立縱向聯合體,僅2016年,齊齊哈爾第一醫院的專家就到醫聯體協作基層醫院巡診近千次,行程超過十萬公裡,而這些付出換來的是基層百姓家門口就能夠享受三甲醫院專家服務,同時享受基層醫院較高的醫保報銷比例。

  『我們縣醫院原來康復科很弱,也沒有患者,醫師都招不上來。患者需要康復治療都要包車到齊齊哈爾,非常不方便,也大大增加患者的費用支出。』泰來縣人民醫院院長夏景林對記者講,『縣裡百姓聽說醫聯體三甲醫院的康復科「搬」到了縣醫院,現在每天都有二十多名患者在我們醫聯體共建的康復科治療。能讓百姓就地診療就是醫聯體成功與否的重要體現。』

  醫聯體搭建了縱向到縣、延伸到鄉的服務網絡,作為「3+2+1」模式中的一級醫療機構,怎樣通過醫聯體得到提昇,基層百姓直接受益?泰來縣克利鎮衛生院作為泰來縣人民醫院的協作醫院,目前縣醫院專門派一名主任任衛生院副院長,並采取每周縣醫院專家坐診的方式,解決基層農民的看病難問題。由於醫聯體的協作關系,鄉鎮農民也有了直達縣醫院、三甲醫院的綠色通道。

  『我們專門建立了一個微信群,專家坐診信息第一時間發到村醫手機裡,然後由村醫通知有需求的患者。』克利鎮衛生院院長謝志敏說,『現在有縣醫院乃至三甲醫院的專家「橕腰」,衛生院可有底氣了。』

  與幾年前的門可羅雀相比,如今的鎮衛生院幾乎每周都有一天患者盈門,已經成為當地農民的醫療衛生『總管』,而這巨大的變化就是來自醫聯體的支橕。

  『醫聯體建設作為政府重要的民生工程,成功的關鍵在於專家腳下的泥土,在於可持續的協作機制,還在於一加一大於二的發展理念。』陳宏告訴記者,醫聯體建設的成功將為分級診療提供重要基礎。而這其中,老百姓是最大受益者。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