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8月12日訊 近日,通河縣城邊上的龍能資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忙碌起來。記者在這家企業看到,在廠房分揀車間,機器正在分揀剛剛送來的兩車垃圾;後邊的燃料爐進料口,幾個工人在用鏟車往傳送帶上加秸稈。值班長於海朋說,因為下雨,送來的幾車垃圾水分含量大,需要添加一些乾料。如果是晴天,就少了這道工序。
記者看到的生產場面,就是通河縣龍能資源再生利用有限公司氣熱電聯產項目的一幕。總工程師田偉元介紹說,這個氣熱電聯產項目是以秸稈、畜禽糞便和生活垃圾為原料,通過技術集成、過程優化,實現對生活垃圾和秸稈等固體廢棄物的梯次、高值和循環利用。秸稈、畜禽糞便和生活垃圾通過厭氧發酵生產沼氣,沼氣經提純後轉化為生物天然氣出售,沼液全部回流,沼渣經乾化後混同其他無機物垃圾進行直燃發電接入國家電網。發電餘熱一部分用於沼氣發酵增溫,一部分進入管網為周邊用戶供熱。
此項目2013年在通河投資興建,總投資約1.2億元,佔地3.9萬平方米。2016年試生產以來,年利用農業廢棄秸稈3萬噸左右,處理通河全縣6鎮2鄉計24萬人的全部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及秸稈年處理總量8.7萬噸,年產生物天然氣350萬立方米,年發電2500萬度,實現通河工業園區20萬平方米集中供熱,並為園區企業提供每小時20蒸噸的供氣服務。實現銷售收入4000餘萬元,縣域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已經實現全覆蓋,同時,還提高了項目實施區域內秸稈綜合利用率,城市面貌、生態環境也得到了極大改善。
通河縣原來的城鄉生活垃圾多采用填埋處理,既佔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又污染土壤環境。如今走在縣城,垃圾隨意堆放、塑料袋飄飛的場面得到很大改觀。通河縣能源辦主任明月告訴記者,作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縣、省級衛生城和中國文明縣城、中國小城鎮建設重點縣,近些年來,通河縣認真落實國家及省、市關於綠色發展的決策和部署,緩解城市垃圾快速增長的壓力,加快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建設,推動通河綠色發展、循環發展步伐。通過積極引進龍能公司投資建設生物質氣熱電聯產項目,對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秸稈進行分化處理,焚燒發電、變廢為寶,讓垃圾搖身一變,成為優質氣、熱、電等清潔能源,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推進全縣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揭開了通河縣循環生產、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龍能公司董事長羅光輝說,公司通過技術引進、自主研發、集成創新,在國內率先提出『龍能生活垃圾氣熱電聯產創新模式』,在滿足於當地政府對於生活垃圾處理需要的同時,又產生了資源再利用的經濟效益,不但生產清潔燃氣同時還輸出電能,實現了生活垃圾處理,延伸了垃圾處理行業的產業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說起未來的打算,羅光輝說,公司計劃在5年內,在全省再建30座這樣的『龍能模式』標准廠,年處理廢棄物500餘萬噸,總投資達到60億元,形成年碳減排能力約為150萬噸二氧化碳,為發展清潔能源,再造碧水藍天做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