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昔日『懸空人家』今朝『平安著陸』 七臺河煤礦棚戶區16萬人遷新居
2017-08-16 07:24:47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曹國斌 文天心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16日訊 自2012年以來,七臺河市下大力氣全力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截至2016年10月,共建成6個棚改居住區、住宅54836套;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改造項目5個,住宅49324套;采煤沈陷區棚戶區改造項目1個,住宅5512套;搬遷安置煤礦棚戶區居民4.2萬戶、住宅4.7萬套,全市16萬人的居住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

  7月,七臺河市房產局不動產產權交易大廳內人群熙攘川流不息。這些人大多來自采煤沈陷區棚戶區,是享受沈陷區棚戶區貨幣化安置政策的居民。為方便居民自主購房的貨幣化安置,七臺河市棚改辦把采煤沈陷區棚戶區居民貨幣化安置『一站式』服務平臺設在了這裡。

  來『一站式』服務平臺辦事的有年逾古稀的耄耋老人,也有穿著入時的80後、90後;有一家老少3代,也有一對對年輕夫妻。畢竟能用上政府的補貼款,選擇一套可心的房屋,擺脫沈陷棚戶區,是沈陷區棚戶區居民翹首期盼的一等一的大事。

  在交易大廳一樓,家居桃山礦辦公樓附近棚戶區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她家居住的是一棟82平方米的磚瓦結構平房,因地下采煤沈陷,房子到處都是裂縫,早就沒有了維修價值,住在裡面每天都是擔驚受怕的。這回趕上了黨的好政策,每平方米給補貼1927元,她家一共補貼了15.8萬元。她就在新興區機電廠小區花10萬元買了一套二手房,手裡還剩了餘錢,從此全家遠離沈陷區,再也不用提心吊膽過日子了。

  交易大廳三樓,是一站式服務平臺最繁忙的平臺。其中,自主購房安置涉及10個環節,直接貨幣補償安置涉及4個環節,由市棚改辦、市房產局、市國土局、市地稅局、龍江銀行七臺河分行和桃山區、新興區、茄子河區棚改部門聯動,采取『一站式辦公』方式對居民集中進行貨幣化安置。

  七臺河市新興區棚改辦主任蘇家國正在這裡為辦理貨幣化安置的居民耐心解釋平臺的功能,告訴居民按平臺流程走下來,很快就能辦結。蘇家國告訴記者,新興區采沈棚戶區是全市范圍最大片區,共有居民11227戶。一是原煤礦棚戶區待安置居民6377戶,二是紅旗鎮紅昇村、紅衛村、太和村、新村、閆家村等5個村屯2050戶,三是北山片區冬梅社區、楓葉社區、安居社區2800戶。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共簽訂安置協議7619份、9777套,安置工作正在有序進行。

  七臺河市棚改辦副主任、七臺河市采煤沈陷區棚戶區居民貨幣化安置服務平臺總指揮姜盾,為方便工作,索性就把辦公地點搬到平臺臨時指揮部,以便隨時隨地協調聯合辦公各職能部門,處理隨機的疑難問題。他對記者說:『服務平臺的主要功能一是登記包括商品房和二手房兩類房源的待售存量住房,供棚改搬遷居民選購;二是貨幣化安置,即對已簽訂自主購房和貨幣補償安置的居民進行安置,受理購房交易及其購房補貼款支付業務,貨幣補償安置的補償款支付業務。』姜盾說,『一站式』服務平臺2016年4月19日開通運行以來,已登記存量住房20612套,其中商品房2560套、二手房18052套,完全可以滿足選擇貨幣化安置居民18795套住房的需求。

  截至今年7月12日,『一站式』服務平臺共辦理貨幣化安置3646筆,涉及房屋4805套,發放安置金53854萬元。其中,自主購房安置3421筆、房屋4590套,發補貼款52053萬元;貨幣補償安置215筆、房屋15套,發補償款1801萬元。

  據了解,自2012年以來,七臺河市下大力氣推進棚戶區改造工作。截至2016年10月,共建成6個棚改居住區、住宅54836套。其中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改造項目5個,住宅49324套;采煤沈陷區棚戶區改造項目1個,住宅5512套;搬遷安置煤礦棚戶區居民4.2萬戶、住宅4.7萬套,全市16萬人的居住條件得到根本改善。

  昔日的『懸空人家』,如今都已『平安著陸』。廣大居民在七臺河市采煤沈陷區棚戶區居住的歷史已一去不復返了。

責任編輯:張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