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十年藝術成果展譜時代華章 三江文化大放異彩
2017-08-17 22:26:19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明菲 許諾 安澤 劉楠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東北網8月17日訊(記者 王明菲 許諾 安澤 劉楠)17日上午,由佳木斯市委宣傳部、佳木斯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等主辦的『佳木斯十年優秀文化藝術成果展』在佳木斯市圖書館舉行,展覽濃縮了佳木斯十年來文化發展的輝煌戰果,薈萃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作品,展現了奮力走出全面振興發展新路的文化力量。

圖書館人頭攢動。東北網記者 安澤 攝

  本次成果展以『厚植三江底蘊放歌全面振興』為主題,包含文脈華章、名家風采、影視經典、多彩旋律、梨園春色、時代禮贊、群星璀璨、普惠城鄉、藝苑流金、光影律動、翰墨飄香等11大板塊。

  影視經典板塊是成果展的最大亮點。依托佳木斯的城市歷史文化資源,著力推出一大批立足本土化,弘揚主旋律的精品力作。40集抗聯題材電視劇《松花江上》在央視一套熱播,並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大獎。大型文獻紀錄片《決戰黎明》真實生動的記錄和展現當年佳木斯作為東北重鎮,從1945年8月15日,光復到1949年新中國誕生這四年的時間裡的光輝歷程,充分挖掘佳木斯獨有的紅色文化基因。

  佳木斯城市文化系列電視專題片,由佳木斯市委宣傳部佳木斯市文聯聯合出品,旨在弘揚城市文化,歌頌英雄人物,宣傳城市優勢。整個系列片由英雄片,民主篇,社會篇,經濟篇,企業篇文化篇,農業篇等部分構成。

嘉賓觀看圖書館內作品。東北網記者 安澤 攝

  大型原創民族舞劇烏蘇裡船歌是由佳木斯市演藝有限公司出品的我國首部赫哲族舞臺劇目,曾作為黑龍江省唯一代表,參加2016全國第五屆少數民族文藝匯演並獲大獎,故事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伊瑪堪』說唱藝術為依托,以一對赫哲族男女情感發展為主線,講述赫哲族的由來,曾經的坎坷命運和勵志圖強的傳奇故事藝術,展現了赫哲族歷史文化和精神世界。2017年,在佳木斯參加第13屆深圳文博會期間,《烏蘇裡船歌》連續兩晚登陸深圳大劇院,這不僅是實現文化走出去的開創之舉,更成為促進黑龍江、廣東兩省,共建合作互通互聯的文化橋梁。

  大型多場景話劇《燃燒的旋律》改寫了我國數十年無工業題材話劇的歷史,獻禮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抗聯題材通俗歌曲《紅雪花》、校園情景劇《網絡ABC》等都在全國引發強烈反響。舞劇《拉哈蘇蘇》、音舞詩劇《麗莉之歌》、情景劇《緊急撤離》等一批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於一體的精品劇目,演繹民族史詩,歌頌英模人物,極大豐富了舞臺藝術,表演形式擴大了佳木斯題材戲劇的對外影響。

俄羅斯嘉賓對圖書館內作品拍照留念。東北網記者 安澤 攝

  欣賞每一個版塊,審視每一張圖片,留下的不只是回味。在佳木斯市文化藝術領域常年活躍著一大批領軍人物,他們或是德藝雙馨,或是業界翹楚,均為繁榮佳木斯文化事業付出了辛勤勞動,作出了特殊貢獻,何昌貴的書法、張鐵成的文學創作、莊艷平的攝影、楊子勛的國畫、朱紅赤的戲劇、全勇先的電視劇創作、富宏博的紅色文化研究、宋金和的抗聯文化研究、劉昇的民俗工藝傳承等等,這些優秀文化工作者以強烈的事業心,高度的責任感和執著的藝術追求為三江文化增添了亮麗的底色,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三江文化名家』。

  文化產業也湧現出的生動局面,堅持以園區建設為中心,項目建設為引領會展業為驅動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不斷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政策制度,提高了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水平。目前,佳木斯已建立省級示范園區兩個,市級園區21個。擁有魚皮服飾工藝品,樺樹皮畫、特色大米畫、山核桃系列工藝品等13類別1000種特色文化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等地區,到2016年末,佳木斯市工藝美術產值已經實現萬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

  在公共文化建設方面,佳木斯市鄉鎮綜合文化站社區文化中心農家書屋建設等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進,365個中心村文化廣場,文化活動室,建設任務全面完成,38個貧困地區,文化示范村建設資金落實到位,縣級數字影院實現全覆蓋。佳木斯市群眾文化藝術館,經改擴建面積達到4500平方米,每年舉辦各類輔導公益講座演出等近3000場次,受眾7萬餘人次,博物館『五走進』活動特色鮮明。佳木斯市『三館一免費開放,設施空間場地,免費提供基本服務,讓佳木斯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十年是一個階段的結束,更是一個嶄新的開始。佳木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擁有特色的文化資源,蘊藏巨大的文化發展潛力,這次推出的十年優秀文化藝術成果展,選取的只是優秀文化藝術成果中的一部分,盡管種類不同形式各異,但均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記錄了十年,詮釋了佳木斯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軌跡,代表著一個時期文化發展取得的成就。

責任編輯:馬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