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七臺河
搜 索
七臺河農產品『營』有法『銷』無懮
2017-08-21 07:37:2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王鶴鵬 桂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極光新聞

  黑龍江日報8月21日訊 由『種得好』向『賣得好』轉變,靠『賣得好』倒逼帶動『種得更好』——面對市場形勢和政策環境的變化,近年來我省各地正努力探索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新路子,這其中七臺河市以務實行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全程溯源樹立品牌

  七臺河市在全省率先建設了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將『全程可視可追溯』元素引入『互聯網+基地』,讓消費者可以通過物聯網視頻監控系統隨時隨地查看農產品種植基地的生產建設情況。這不但提昇了合作社的互聯網管理技術水平,提高了農產品的競爭力,還為農產品的網絡銷售提供了質量保障,給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在消費者心目中逐步樹立了泓盛園木耳、黑甜甜葡萄、三勝園雜糧等放心品牌。

  最早嘗到質量溯源甜頭的是勃利縣泓盛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他們在2016年投資安裝了實時視頻監控設備6套,配套建設了基地環境監測、田間數據采集系統等設施,建成實時視頻數據服務站,將木耳生長全程進行可視化,讓消費者可以第一時間了解木耳各方面的詳細情況。此舉不但助力合作社迅速打開網上市場,還解決了100多人的就業,當年實現生產乾木耳4萬斤,創產值330萬元的好成績。目前該合作社正謀劃加入農場雲系統,以實現種植過程全網實時監控、生態環境在線全程監管、生產信息在線查詢等功能。

  目前七臺河市已有15家企業進入農業部質量追溯平臺、84家合作社進入省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33家綠色食品企業進入省綠色食品質量追溯平臺,為全市農產品樹立質量品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合作互助各展所長

  過去每逢豐收季節,許多農戶常常為農產品銷路犯愁,與此同時,一些銷售廣告公司也為缺少客戶而懮。為此,七臺河市主動牽線搭橋,協調各基地將銷售委托給玖晟網絡廣告公司,讓合作社和銷售公司合作互助,各展所長。

  自2016年起,玖晟公司利用其自有平臺先後在七臺河新興區、銀達小區、運管社區等多個社區設立農產品體驗樣板間,把各類農產品陳列上櫃,向終端消費者展示。由於將銷售終端設在了小區居民家門口,銷路很快打開,生意紅火。一些老人在品嘗之後還將產品寄給遠方的子女,這讓許多遠在外地的子女了解到了家鄉的好產品,紛紛前來訂購,為農產品的銷售打開了一條新路。

  玖晟公司還籌建了七臺河生活網,開展農產品眾籌、點對點營銷活動。為提高網站瀏覽率,公司還組建了專業團隊,借助微信搶紅包、官方網站每天早上播報天氣預報等手段快速引流,使得網站IP瀏覽量達到10萬,訪問量達30萬人次。

  今年5月,玖晟公司在京東、阿裡、七臺河生活網等平臺完成首發,完成眾籌、私人訂制、集團訂制、點對點共10個項目,預計成交額2767.65萬元。

  孵化人纔面向未來

  產品銷得好,人纔是關鍵。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佔得優勢,七臺河市整合資源籌建了『黑龍江大米網七臺河地方館』和七臺河市、縣兩級電商產業園,全年開展電商培訓50餘次,受訓學員4800人,經過培訓後獨立開辦網店315人,實現線上銷售680萬元。他們還通過舉辦論壇和創業創新大賽挖掘本地電商人纔320人,吸引北京、四川等地返鄉創業人纔近百人。

  近年來七臺河市抓住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的契機,先後在阿裡巴巴、京東和本地平臺發布眾籌產品,帶動一批農村青年利用互聯網銷售農副產品,試水農村電商。與此同時,還利用免費入駐電商產業園、免費裝修、3年免租、減免稅收等政策吸引阿裡巴巴、趕街網和京東等電商人纔組建『空降兵』,吸納農技、大學生和返鄉創業人纔等『本土兵』,利用『空降兵』培育『本土兵』,形成人纔聚集良性發展的新格局。

責任編輯:彭佳麗